汽车多开日间行车灯 生命就多一份安全保障
近日,欧盟出台一项新规,规定今后欧盟所有新产轿车和小型货车都必须安装日间行车灯,白天行驶也得亮灯,以提高道路安全。欧盟官员给出的理由是安装日间行车灯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同时又环保,因为使用特制的日间行车灯比白天打开普通车灯更加节能。
看到这条消息,一位同事脱口而出,认为这是浪费资源,与欧盟标榜的节能减排,低碳和环保正好相反,因为使用日间行车灯耗费的还是石油,不仅增加了碳排放,还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短缺。笔者第一反应也是这种想法,因为有时看到白天有人开灯行车,首先想到的是司机忘了关灯,有几次还善意的想提醒司机关灯,认为这是浪费。估计持这种观点的国人不在少数。
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引起笔者的兴趣,经了解后才发现,一个小小的车灯包含的学问远不只如此,它体现了中国与欧美国家对其功能认识的不同。在欧美国家,车灯首要功能保证行车人安全;而在中国,安全也是第一位的,但实用和经济比欧美国家更敏感。
在欧美国家,车灯作为汽车功能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车身外型的点睛之笔,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安全。在黎明和黄昏的时候,人的眼睛对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能力最弱。据统计,60%的车祸都是因为视线不清造成的。德国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白天开灯行车,可避免3%的交通事故;而荷兰交通部在国内的一些城市进行试点的结果是:白天行驶时开前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几率下降了5%至12%。因此,开灯可以给司机光照补偿,使司机发现周边车的机会增加。此外,偏淡的车身颜色容易构成伪装色,不容易辨别,而开灯则有利于识别车辆。欧洲很多国家规定白天不开灯司机要被罚款,在奥地利,最多可罚5000欧元。
而在中国车灯仅是照明,实用和经济为好,尤其当前能源紧缺的时候。车灯跟夏天开空调会增加油耗是一个道理。曾经获得过国内节油大赛冠军的杭州的哥万力师傅算过这样一笔账,出租车夜班跑一晚上200公里,相比白天油耗大约多1升,百公里油耗大约多0.5升。这是开大灯,一只大灯有50-60瓦,是小灯用电量的10倍,这样算下来,一只小灯百公里增加的油耗大约0.05升,四只小灯开一天所增加的油耗大约0.1-0.2升。这在油价飙升的今天也是不小的开支,与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低碳社会、节能减排也格格不入。
小小车灯体现了中国与欧美国家汽车文化的不同。这一点出国过的人都有同感。汽车进入欧美国家的家庭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汽车文化,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礼让行人等等已经成为汽车文化的自发和自觉行为。与其相比,中国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实际上真正进入家庭也就是近10年的事情,人们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汽车文化,必然对欧美一些习以为常的行车习惯感到新鲜好奇,甚至曲解。
实际上,国内相关部门也曾经讨论过白天开灯行车的话题。多雾的重庆就曾讨论过是否将“白天开灯行车”规定写进《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浙江金华交警为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曾试行过白天行车开大灯的规定。但这种汽车文化凤毛麟角。更多的还是国人令人讨厌的行车行为:夜里开远光灯行驶,夜里啥灯也不开,出了交通事故不打双闪灯等等。更荒唐的是有的交警将白天开灯行车按着“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处罚。
2013年10月23日
汽车香水座穿上文化的衣裳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