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轮胎霸主BBS 领跑轮毂的至高荣耀
图:Washi Beam在富山县的工厂,Washi Beam依然以日文自称为“Washi Mayer株式会社”。
提起BBS,只要是对汽车轮毂有一定认识的人,都一定听过这个名字,亦有不少朋友知道BBS品牌由德国BBS以及日本BBS分别持有。在与德国BBS达成协议之后,日本BBS为独有的金色“BBS”商标的持有者,专门生产BBS锻造合金轮圈。日本BBS是BBS唯一一家许可的锻造轮圈生产厂,除了为世界上顶级汽车品牌如宾利、阿斯顿马丁、雷克萨斯LF-A以及IS-F、本田NSX以及斯巴鲁翼豹STI、三菱Evolution等,代工锻造铝合金轮圈之外;日本BBS在赛车界亦取得辉煌成绩,DTM、NASCAR、各级别方程式以及GT赛事,更从1992年开始受法拉利一级方程式车队采用其镁合金锻造轮圈。日本BBS如此辉煌的成绩,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要想脉络清晰地整理出日本BBS的发展史,就必须从日本BBS品牌持有者,Washi Beam Ltd.开始说起。
图:在2012年度东京改装展上,日本BBS展示了其引以为豪的F1赛车用镁合金锻造轮圈。
在1971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的小野太郎先生,以1亿日元的资本,成立了Washi Beam公司,与德国Karl Mayer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公司的另一个名称是Washi Mayer,与合作方各取一词组成,但在与Karl Mayer分道扬镳之后便很少对外使用。但在日本国内,Washi Beam还是被称作Washi Mayer居多),从事21-40英寸直径之铸造纺织机绕线轴的生产。Washi Beam的纺织机绕线轴因为价廉而大受服装制造厂的欢迎。然而后来的1973年,德国Fuchs制造的锻造铝合金绕线轴开始进口到日本国内,锻造绕线轴的硬度比铸造品更高而重量更轻,因而更为耐用,而且因为质量轻滚动惰性小而减轻了纺织机的负荷,即便价格较高,但性能表现更好,算起来的折旧成本还是比Washi Beam的铸造品更低廉,产品优势明显,因而逐渐取代了Washi Beam在市场上的占有率。Washi Beam的生意额大受影响,公司出现财政困难,小野太郎先生为此头痛不已。更为不利的是,以当时日本锻造机的锻造水平,根本无法达到锻造绕线轴所需要的压力。
图:Washi Beam的铸造绕线轴。
某一天,小野太郎先生乘坐有轨火车,被一位穿着高跟鞋的女士踩到脚,觉得比男人皮鞋踩到脚要痛上一百倍不止。小野先生一边忍受疼痛,一边思考:因为高跟鞋鞋跟的面积小,所以即便女性的体重比男性轻,但鞋跟达到的压强(单位面积压力)比鞋跟面积大的皮鞋要大,这个原理能不能运用到锻造绕线轴上呢?经过反复的研究,通过改造二手的1000吨锻压机,不分昼夜与节假休息地进行尝试,终于实现了区域锻压的技术:将一个圆形物体切分为辐射角是15°的24个扇形,(15°x24=360°,即一个圆形)以每一个扇形为一个锻压单位区域进行1000吨的锻压,即经过24次锻压,就可以完成整个圆形物体的锻压。24次1000吨锻压,相当于一次性以24000吨进行锻压,以多次小吨数锻压的方法,克服了锻压机吨数不足的瓶颈。在这个过程中,Washi Beam的工程师们克服了温度控制(多次锻压要在同一温度环境下进行),裂痕控制(锻压前与锻压后的区域边界有可能会撕裂),锻压后分子结构要均匀(防止应力集中而导致损坏)等问题,并且解决了锻压机冲压的速度、角度等工程问题,于1974年成功以区域锻压技术制造出日本国内第一颗锻造的绕线轴。
“日本不存在1万吨以上的锻造机,为什么Washi Beam可以制造出3万吨锻造机级别的绕线轴呢?”皇天不负有心人,权威机构对Washi Beam的“蚂蚁搬家”锻造而成的绕线轴进行检测,其各方面性能完全不输竞争对手。这个检测结果传开后,航天器制造厂以及铝合金配件厂纷纷向Washi Beam下订单,Washi Beam锻造铝合金绕线轴受到市场如潮般的欢迎,宣告Washi Beam成功从铸造生产厂向锻造生产厂转型。21以及40英寸直径的绕线轴,因为性能优秀而价格更为低廉,将之前几乎将Washi Beam逼入绝境的德国对手赶出了日本市场,Washi Beam重新夺回市场。而在1980年代初,Washi Beam遭遇到另一个哭笑不得的转折点。由于Washi Beam的绕线轴过于耐用,购买了Washi Beam产品的客户,再次购买的频率降低了,甚至再也不需要更换新品也能正常工作。这直接影响Washi Beam的业务量。小野太郎先生开始思考转投另外一个领域,既能够发挥Washi Beam在圆盘形物体锻造方面的技术优势,又是未来的朝阳行业……
图:这是第一批以区域锻压制作的绕线轴,可以在圆盘上看到辐射状的纹路,这就是区域锻压的痕迹。
图:Washi Beam的“开朝功臣”,第一台1000吨锻压机。
图:区域锻压的核心部分,中间的圆台可以旋转,从而实现分次锻压圆盘形物体的设想。
1982年附近,日本汽车轮圈改装刚刚兴起,车主希望车子能够有一双足够“炫”的鞋子,因此热衷于更换轮圈。车主过于注重轮圈的外形,但对于轮圈性能缺乏认识,因而催生出大量制造劣质轮圈的生产厂,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山寨厂了。小野太郎看到了这一块的商机,并且为Washi Beam设定了在这些纷杂的轮圈厂之中的突破口:1、外形要打破之前锻造轮圈外形单调沉闷的定调,迎合消费者对外形的追求;2、轮圈返修率要非常低,从而保持Washi Beam的声誉。1983年,Washi Beam购入了第一台5000吨锻压机,从另外4家锻造铝合金轮圈厂家手中,成功争取到德国BBS轮圈锻造代工工厂的资格,成为德国BBS总公司的技术合作伙伴。德国BBS之所以选择Washi Beam,看中的是Washi Beam在绕线轴锻造方面发明的区域锻造技术,以1000吨锻压机制造直径达40寸的绕线轴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以及Washi Beam在自主研发区域锻造技术时取得的大量锻造工艺的“Know-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