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高自动化可提升制造水平 良好势头已经显现
所属分类:轮胎
2013-8-26 21:45:34 推荐指数:
在日前举办的2012年橡胶技术高峰论坛上,VMI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哈姆.沃特曼做了题为“轮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再思考”的主题发言。
产品与时俱进才能生存
轮胎行业发展至今,安全性已不再是评定轮胎优劣的唯一指标,耐用、绿色、节能、低碳、智能等性能,日益成为厂商及客户关注的焦点。对此,沃特曼认为,企业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发展,更是创新,如做不到与时俱进,就很难在市场上生存。

VMI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哈姆.沃特曼
产品如此,制造工艺亦然。“客户对于轮胎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变化着,仅靠提高库存量、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来与其相适应,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我们更需要一次‘革命性变化’,重新规划工艺及设备,打造灵活、智能的工厂。”沃特曼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高自动化可提升制造水平
抛开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不谈,人力的过多参与,也会使产品标准化“大打折扣”。
“工厂里需要更高的自动化,要把操作工对最后产品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沃特曼在发言中强调,这个自动化不是指单台机器自动,而是指整个工序的自动化,尽量做到不用操作工来干预,甚至不用操作工监督。
之前,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有些轮胎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很高,密炼、胶部件准备、轮胎成型、硫化、最终检验,一切都井井有条,有些流程甚至是完全由机器自动完成。
据了解,现在轮胎行业的一大趋势,就是越来越倾向于高自动化,带来的一大变化则是制造水平得到了提高。
更快的设备不代表更高的产能
“设备的运转速度不是唯一应该追求的。如果物流、供料跟不上,单位时间生产的轮胎反而会比原来少。”沃特曼指出,上料物流、轮胎移走物流、停机时间等,如果少考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间接造成产能损失。
一卷料在使用时,另一卷料同时可以装上,在机器屏幕上可以监视任何一个工位的供料情况,不因为换料耽误机器运行的时间;用同一台设备生产钢丝帘布及带束层;将挤出技术应用于终炼过程……这些,就是沃特曼所说的“灵活和智能”。
此外,针对停机时间,沃特曼还提出了“一长一短”的理念,即把设备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尽量延长,把修复故障设备所用的时间尽量缩短。
或许如沃特曼所说,轮胎生产工艺的确需要持续变革。在这方面,一位业内专家也在近日表示,中国轮胎企业已经在努力创新与发展,虽然水平尚不及国外轮胎巨头,但是一个良好的势头已经显现。
2013年9月15日
米其林绿色车生活 中国车主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