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的第一号轮胎就是诞生在一个非常简陋的临时工房里
1919年,日本足袋的布袜年产量已经到达400多万对。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国内的经济出现衰退,布袜的年产量也出现严重的下降。就在这个经济衰退时,日本足袋决定开发新的市场,那就是胶底布袜。
当时的日本市民无论在工作还是日常,大部分只会穿着人手编织的草鞋,经常来往于路面上的碎石、玻璃碎片上的草鞋基本上每天都要换新的。早在 1902年已经出现的胶底布袜由于造工缺陷,没有得到普及。1921年,日本足袋开始制作胶底布袜,简称“豆底”。刚开始时,日本足袋通过供应商采购橡胶 底,而后来为了节源,购入胶底的生产机器进行自给自足的计划。自此,日本足袋就具备了橡胶加工的能力。起初,“豆底”的销量实在不如,但后来通过日本足袋 的努力改良与宣传,“豆底”终于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普及,工人们纷纷称好。随着发展,日本足袋拥有了橡胶生产与加工能力。
1923年,日本足袋在资源的优势下,实行橡胶鞋的生产与销售,此外,在正二郎的策略下,日本足袋所出产的橡胶鞋更向日本国外的市场延伸,即使 面对日本的经济萧条,日本足袋不但没有减产,产量反而逐年攀升。通过橡胶鞋的生产,日本足袋编织出国际的销售网络。1930年,弟弟石桥正二郎正式就任日 本足袋的董事长。虽然日本足袋在鞋业方面收得国际性的成功,然而,就任董事长后的石桥正二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决意进军轮胎市场。
当时的轮胎市场已经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着,英国邓禄普,固特异、凡士通、米其林几大品牌早已拥有成熟的技术以及良好的口碑,相对于正值发展 期初期的日本汽车业,面对轮胎需求量的日益剧增,日本在拿不出自己的产品的情况下,轮胎市场只好被进口而来的外国轮胎品牌所瓜分。
就在这个形势下,洞悉到轮胎市场发展趋势的日本足袋当家石桥正二郎决心发展处国产轮胎的事业,务必要打造出属于国人的轮胎品牌。
1929年,石桥正二郎把工厂南部的仓库改造成临时的轮胎制作工厂,并且向国外的工厂订购了一系列的轮胎制造设备。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恐慌波及日本的经济状况,新产业的开发更是难上加难,由于日本足袋拥有自己的橡胶资源,轮胎产业开发之事未算得上是不可行之举。
1930年,石桥正二郎在日本足袋社长的就任发表上,借机会发表了新产业的讲话。他向所有人说明了轮胎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并坚持了自己“工业报国”的创业精神。
“普利司通”的第一号轮胎就是诞生在一个非常简陋的临时工房里。
为作试行,正二郎由各部门挑选出20余名的人员组建了轮胎试作队伍。由于当时订购回来的设备只有成型与加硫机,其余的大部分工序都是由手工完 成。另一方面,在没有国外技师的指导下,工人们掌握的只有一本10万字的说明书,更不用谈与轮胎的相关知识与制作经验。就在跌跌碰碰的摸索下,1930年 4月9日下午4点,日本第一条国产轮胎制作完成,“普利司通”轮胎第一号现世。
2013年10月5日
LED照明发展周期确立 探讨其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