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导航市场的潜力巨大 是一个生机无限的朝阳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官方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去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
汽车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崛起,其中汽车后市场最重要的产品之一的GPS导航产业,正因此一步步壮大起来。而相关数据显示,日本的GPS系统车载使用率高达59%,欧美约为25%。2010年,中国车载GPS导航市场规模达342.7万套,但相对于每年销量超过1800万,保有量超1亿的的汽车市场,所占比率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如此看来,GPS导航市场的潜力绝对巨大、应该是一个生机无限的朝阳产业,但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准确的讲,国内GPS导航市场的起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期,从94年第一家进入导航产业的合众思壮开始,我国企业正式涉足GPS产业已有18年历史。但汽车导航市场尤其是后装市场的起步,准确而言应该是从2004年合众思壮的任我游开始,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升温,汽车普及率的提高,GPS这块巨大的蛋糕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到2007年下半年,市场上的品牌开始逐步增加,到2008年底,市场的品牌数量开始达到数百家,最高峰时达到1000余家,不可不谓之“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但是,大好形势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行业标准缺失。因此,业内专家呼吁,GPS卫星导航产品急需国家强制标准来推动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使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再加上利润丰厚,吸引了各路资本进入,拉低了市场竞争主体的整体素质。
目前,GPS导航产品抽检时作为参照的GB/T19392-2003《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这就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导航整体不信任。
而除个别优秀企业外,多数企业都没有长久的规划和清晰的愿景,很多企业只是想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上尽快赚更多的钱。而在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布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则非常不重视,使行业基础不扎实。为了尽快推出产品,更多企业愿意采用拼装的方式,而在地图和软件等核心技术上没有投入,相关配套服也很不足。
最终的结果就是,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和服务支持,大家产品趋同,手上的牌非常有限,最后只剩下“价格战”,以及在产品部件采购及生产环节压缩成本,使产品质量下降,问题重重,而整个行业也因此陷入危局。
事实上,纵观中国工业史,成功的行业都是靠扎实的积累。比如:家电领域和电脑领域,涌现出了海尔、联想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而在GPS领域,也必须走同样的路,一味的追求眼前的销量,这种短视的做法不会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