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轮胎携手保护中心 启动“青海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
藏鹀保护宣传木牌
2012年6月28日,由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起的“探索•年保玉则—普利司通生态保护公益之旅” 大型公益探索活动,在来自社会各界的声声祝福中于西宁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从青海湖出发,历时5天穿越了包括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内的青海东南及甘肃西南部地区,是普利司通自去年7月青海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启动以来首次面向广大车友举办的长距离生态体验公益之旅。
藏鹀宣传石碑
此次全程近2000公里的行程,从无际天穹下的万顷碧野到苍茫高远的高原戈壁,从巍峨耸立的连绵雪山到坡面陡峭的丹霞地貌,一路领略到的生态环境与地貌的变化差异,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不已。到达本次活动的目的地年保玉则时,映入眼帘的除了令人敬仰的神山圣水外,还有为此项生态保护项目所设立的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标志。据当地生态保护协会会长扎西桑俄介绍,在“青海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支持下,通过“物种专项保护”近一年的工作,当地牧民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迅速提高。以藏鹀为例,西宁-久治公路段上的2处大型藏鹀宣传石碑,以及在白玉藏鹀保护小区内设置的藏鹀宣传木牌都是出自项目组之手,以警醒进入该区域的人们自觉保护藏鹀,并号召更多的人关注藏鹀这个稀有物种。作为“物种专项保护”的最大成果,在年保玉则范围内的23位活佛已联名在视藏鹀为神鸟的唐卡上签名,同意并支持对藏鹀的保护,这为藏鹀今后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车队在俄木措湖畔安营扎寨
年保玉则的神山圣湖
年保玉则访问期间,车友们以交流会的形式和“青海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的执行团队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项目负责人于璐向大家全面介绍了项目的开展初衷以及实施成效。同时,“青年科学家实践基地”的第一批青年科学家代表高煜芳也向大家汇报了自己扎根年保玉则一年以来的科研成果,以及今后长期致力于生态保护工作的抱负和展望。通过和当地生态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以及青年科学家的畅谈,与会者也更加深入了解到年保玉则地区生态保护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挑战。
年保玉则生态保护交流会现场
青海湖发车仪式留影
夜色降临后,在美丽的鄂木措(当地俗称“神女湖”)湖畔,“乡村电影观摩会”的大幕也缓缓拉开。在放映了山水乡村之眼项目的2部优秀纪录片作品《鸟语者》和《我的高山兀鹫》之后,一部生动描述当地牧民与野生狼群之间生存冲突的纪录片《牧民与狼》向所有来场者展现了“乡村摄影培训站”所开设的影像纪录培训班经过一年学习以来的最新成果。这些纪录片以当地居住民独有的视角,不仅记录下了身边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以及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内在平衡,更向人们传达了近些年来稀有物种遇到的危机,展现了当地居民自发开展物种保护的行动,希望以此宣传和呼吁更多人用科学的方法加入到保护它们的行列中。
乡村电影观摩会
此次普利司通开展“探索•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公益之旅”,不仅生动展示了青海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一年来的实施成果以及当地的生态现状,更希望通过此次高原之行向更多人传达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界和谐生物链、捍卫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今后,青海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将继续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紧密合作,围绕“物种专项保护”、“青年科学家实践基地建设”、“乡村摄影培训站”三个方面继续推进。基于一年以来对项目保护物种的数量、生活状态和栖息环境的监测数据与结果,在今后2年内针对性的各项专项保护活动将按计划继续推进;同时也将继续派出青年科学家,帮助整理当地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以与外界交流互动,并对当地社区老百姓开展生态知识培训,促进现代科学与传统知识相融合。该项目中积累的珍稀物种保护和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经验还将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为探索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并帮助当地老百姓践行自己的保护价值。为了逐步把年保玉则建设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科学知识融合的研究及传播中心,青海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将不懈努力。
2013年5月29日
ML350今年3月入华 国内尚无召回消息 “脚垫门”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