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CEO谋划亚洲市场发展 加大投入扩大亚洲市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现年63岁的柯慈雷(Gerard Kleisterlee)在担任飞利浦CEO十年后,将于2011年正式卸任,继任者为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在柯慈雷的领导下,飞利浦加紧抢占新兴市场,并成功实现在中国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业务增长。
目前,中国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对医疗保健、照明和消费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今年二季度,飞利浦在新兴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9%,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也达到34%。中国正动用1250亿美元在未来三年内建设数以万亿的医院和诊所,通过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飞利浦计划于2015年前将新兴市场销售额从30%提升至50%。同时,飞利浦正扩大其在中国的员工和研发部门规模。
2006年,柯慈雷曾推动飞利浦精简员工并剥离无资质业务,如半导体部门。柯慈雷将自己的全部职业生涯献给飞利浦,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他介绍了飞利浦的发展战略。
以下是此次访谈的摘录:
《华尔街日报》:为实现新兴市场的增长,飞利浦需要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吗?
柯慈雷:过去十年内对新兴市场的争夺战就一直未停止,西方市场遭遇的危机以及增长放缓更加突出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可以看到,很多新兴市场内部,如中国当地的企业,有的扎根于本土市场,有的立志走向世界。
《华尔街日报》:现阶段,企业如何在新兴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
柯慈雷:仅拓展都市地区的战略有些局限,企业需要在中国和印度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分销网络。飞利浦和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加紧在新兴市场进行产品研发,然后将产品在新兴市场进行销售。欧洲或美国传统上认为我们只是在中国或印度进行销售,实际上,目前我们在新兴市场进行设计、制造,继而在当地进行销售。
《华尔街日报》:你领导的经理人如何在新兴市场执行上述战略?
柯慈雷:针对新兴市场,我们采取更加具体的职责划分。一般而言,我们在组织架构下推行责任制,并对所有的事情进行必要的集中管理。而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我们需要推行比发达国家市场职责划分更为清晰的战略。
《华尔街日报》:你怎样应对经济的回暖?
柯慈雷:继续加大创新力度,继续加大营销投入,并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继续进行兼并和收购。上述措施是我们在金融危机中一直坚持的,飞利浦已大力精简组织机构,并且会进一步调整成本结构。
《华尔街日报》:即将走出经济衰退的阴霾,你目前的战略是什么?
柯慈雷:我们并不期待强劲的经济复苏。经济会实现复苏,但增速缓慢。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将肯定低于危机之前,并可能出现些许反复。
《华尔街日报》:明年你考虑收购哪类公司?
柯慈雷:照明市场仍然相当分散。专业灯具市场某种程度上在美国得到整合,在欧洲仍旧分散,在亚洲则完全分散。因此,有进一步对灯具市场进行整合的可能。
《华尔街日报》:你曾经说过,飞利浦公司过于陈旧、过于男性化、过于荷兰化。现在还是这样吗?
柯慈雷:仍然过于男性化,需要扩大产品在女性中的影响力。飞利浦在美国做得相当好,比如我们的医疗保健队伍,男性和女性用户比例很协调。然而,公司其他一些部门做得不够好。飞利浦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很大,在亚洲也拥有很多员工,我们需要任命更多的亚洲地区领导人。
《华尔街日报》:关于消费品,你认为未来消费者习惯将经历怎样的变化?
柯慈雷:目前来看消费者更关注产品价值。价值由价格来体现,因此我们需要向消费者阐明产品价值所在,以及为什么消费者要购买我们制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