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安全却频出问题
汽车产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着一百多个相关产业,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安全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做到未雨绸缪。主要问题表现在:
1.汽车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但在汽车技术的核心领域存在较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所提升,具体表现为:一是产业规模扩大。经过60多年的发展,198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2.23万辆,1992年汽车产量突破了100万辆,2000年汽车产量突破了200万辆,2006年汽车产量为728万辆,2010年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体制,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和上海汽车产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二是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结构,客车、货车、轿车均得到迅速发展,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国内各种类型的汽车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在客车以及载重货车方面,我国的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研发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是,在汽车技术的核心领域,尤其是与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有关的电子控制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还明显落后,这部分产品与技术基本上掌握在跨国公司的垄断之中,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进入高端市场。
2.产业集中度较低,单个企业竞争力不足。
一般认为,单个企业的整车产量在40-60万辆、零部件100-200万件是作为起始的经济规模,但在我国现有的120多家整车生产厂中,年产量超过60万辆的企业仅两家,而不足一万辆的多达95家,我国全部整车企业之和只相当于国际汽车巨头“6+3”集团的一个组成企业的规模。生产规模和市场集中度是竞争力的基础,是产业优化的体现。根据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年销量100万辆以下的汽车企业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的局面。2001年,国际6家大型汽车集团年产量都超过400万辆,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的市场集中度分别为:日本80%,美国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截至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销量前三名依次是上汽、一汽和东风三大汽车集团,汽车销量为457万多辆,占全国汽车总销量938万辆的48.7%,而同期美国为98.9%,日本为63.1%,韩国为97.1%。
3.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高级R&D人员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虽发展很快,但国内生产的汽车大部分都是“戴着洋帽子的中国造”,以2009年为例,上市的数十款新车大部分是合资公司通过CKD(全散件组装)和S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推向市场的,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中国汽车产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除了在载货汽车方面还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外,在客车上也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在汽车的“皇冠”——轿车上基本没有研发能力,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能力也很弱,这样我国的汽车企业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合资企业中也没有话语权,要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我国的汽车设计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