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地图产业为何集体处于贫血状态?
“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项目中都采取正规厂商的正版电子地图。”做GPS解决方案销售的赵先生坦率地说,“在一些信息平台的搭建中只能随需应变,因为成本比别人高就不可能具备竞争优势。”
赵先生所在公司主要是做汽车定位GPS业务, 他给用户提供的方案中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硬件载体、地图数据,以及使地图数据和硬件连接的相关软件。
“软件我们自己开发,硬件载体和地图数据通常是向别人购买。”赵先生告诉记者,硬件载体通常是由一些国际厂商提供的品牌产品,价格相对公开。但电子地图的价格差距则非常大,而用户对供货商是谁,是否正版,一般则没有太多硬性的要求。
一般而言,传统的导航产业链包含了电子地图、导航软件、汽车导航仪等环节。目前,除了电子地图由中国企业提供外,其他环节中鲜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中国电子地图企业基本上处在贫血状态。”一位地图供货商告诉记者,一方面是非法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价格混乱;另一方面则是低质产品使得用户不能充分认识电子地图本身的真正价值。
即使是由国内顶尖的供应商提供的电子地图,在一台10000元钱导航仪中,顶多能占到10%,有1000元就不错了;而导航软件和硬件则分别占到20%和70%。“中国正处在城市建设高潮时期,地图信息需要及时更新,投入相当巨大。”这位供货商说,作为一家正规的负责任的厂商,还需要对地图进行技术处理,以保证国家的安全和机密,成本就更高了。
非法凶猛
“中国电子地图业中最大的问题是非法问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成名指出。一是非法测绘,就是不具备测绘资质证书的企业或个人去从事电子地图的经营;二是具备测绘资质证书的企业没有按照规定送审,这往往会导致出现一些地图边界标错或泄露国家地形机密等政治性错误。
“这些非法经营所造成的后果,除了危害整个行业利益和产业链的正常生态外,还有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李成名强调。
目前,我国提供地图数据的厂商超过100家,但只有北京四维图新、上海畅想、北京高德、北京灵图、北京瑞图万方、凯利德、武汉吉奥、易图通等8家具有测绘资质;而对导航软件进行改造,实施插件加密,获得官方审核的只有年内刚刚进入中国的导航软件巨头导世通科技(DESTINATOR TECHNOLOGIES)。
据悉,我国主要通过抓两头——准入和准出的方式来对电子地图行业进行管理,具体措施是国家测绘局首先通过制订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标准来分发‘入场券’。另外,具有测绘资质可以测绘的企业在其产品出版前要进行送审。
“而一份符合相关法律的电子地图的出版,至少要经过四大环节。” 李成名告诉记者。
首先,对相关的电子地图企业,要有资质审查。包括对资金、技术实力等各方面的审查。电子地图的编制需要大量人力、物 力的投入。如果一家公司独立开发全国范围的电子地图,将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工程,投资规模在理论上需要过亿元人民币,必须有资金和技术作为保障。
其次,通过了资质审查的企业,要在国家指定的有关机构内进行技术处理,以降低电子地图的精度,对高精密、高精度的位置坐标,要降低到既不影响国家安全,又能满足导航的需要。李成名介绍,专业地图往往包含了语义信息、位置信息和关联信息三方面,即“是什么”、“在那里”、“周围有什么”。从最近的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来看,使用的是远距离非线性武器,因此国家对于“是什么”“在哪里”的高精度是需要保密的,而对于“周围有什么”的关联信息则不需要保密。
再者,电子地图的内容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据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地图是军用、民用分开,而我国则是军用、民用同版,一方面在地图上,有很多重要的军事信息军事目标,如果不去掉,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除了军事外,还有国界的问题,在涉及到外交敏感的一些地域划分上,也要进行审查。
最后,电子地图作为一种产品,要拿到市场销售还需要出版号,要得到相关部门的版号许可。对此,国家在 1995年发布了国务院第18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目前这个条例正在修订之中)。而我国对地图审查出版实行两级管理制度,全国性的、世界性的、历史 疆界图、导航图由国家测绘局负责审批;地方性地图由地方测绘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整体贫血
尽管业内不少人士认为,在未来的3年,中国电子地图业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甚至有乐观的预测认为,到2008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膨胀到100亿元人民币,除了现在的车载导航GPS外,中国各行业对电子地图的应用会铺天盖地。
一方面,眼下的互联网纷纷把地图搜索当作下一轮的业务增长点。继Google在中国力推本地地图搜索后,百度、雅虎、新浪也开始大力叫卖本地搜索。而搜狐旗下的搜狗去年以千万美元收购了Go2map后,现在正四处出击,频频赴各地与代理商谈判,希望通过代理模式迅速打开市场。
另一方面,一些国际的导航巨头如导世通加快了对中国的投资步伐:与中国本地最大的电子地图供货商北京四维图新合作的同时,通过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审核,正式取得了运行于移动终端产品上的商用版电子导航地图。这意味着,未来的手机以及移动PDA设备的电子地图有可能像欧美市场那样发展起来。
但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作为电子地图的供货商们,几乎没有哪家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仅仅依靠地图数据就能挣到“真金白银”,整个行业目前依然处于贫血状态。
资深GPS销售商赵先生认为,我国导航业虽然已经发展近10年,但整体依然处于潜力行业而非绩优行业。而且在导航业中,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硬件载体厂商手中,其次是一些大的导航软件。尽管电子地图无论从技术和技术产权上被视为中国企业完全主导的高新技术产品,但事实上电子地图供货商在整个导航产业链中,属于弱势群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图数据供应商就是人家的数据加工厂。“当加工厂的产品大同小异时,加工厂之间必然进行价格战。”赵先生说。
“电子地图的成本很高,在中国更是一直高居不下。”某电子地图供应商对此直言不讳。
首先,电子地图的编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果一家公司独立开发全国范围的电子地图,投资多以亿元为单位进行计算。例如深圳麦士威科技有限公司与星球地图出版社合作开发的全国性电子地图,双方共投资1亿元,其中用于制图的投资为5830万元,用于硬件、软件的开发及管理费用为4000万元。
目前,电子地图的主流应用在中国还是聚焦在车载,对资金和品质保证有很高的要求。例如某家汽车厂商和国内最大的电子地图商四维图新签定合同,规定一般除了在汽车生产4年之中要给对方供货之外,该款车型停产之后还要负责继续供10年的货。这意味着为一款车型双方就要负责14年。
其次,我国电子地图的后期维护成本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电子地图生命周期也普遍很短。由于我们国家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潮期,如果不对电子地图进行后期的维护,电子地图会发生很大的贬值。这就要求电子地图生产商需要在后期不断投资更新数据库。
“再加上国家对电子地图的企业管理非常严格,从进入、生产、加工、规范、技术处理上到审核一路走下来,本身费用就不低。” 某电子地图供应商说,“这更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再者,全行业资源浪费严重,不但无法形成良性的分工与合作,反而经常发生资源和市场的冲突。在国外成熟市场,电子地图数据包并非由一个公司生产。一般来说,由具有地图测绘资质的企业采集道路信息;专门的企业来做兴趣点,比如餐饮类、旅游类、酒店类、娱乐类等等;中间甚至有专门的软件公司来把兴趣点整合到路网中去,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地图;再由专门的地图数据公司销售给汽车、电器等前端设备厂商、手机PDA等后端手持厂商以及移动运营商或者互联网企业。
但在中国市场,基本上还是一家公司包揽所有地图信息的采集制作销售环节,而另一家公司做同样的事却又采用自己不同的制作标准和流程,结果是每个环节的企业 都各自为阵,地图、软件、硬件标准不一,产品出来后还需为每一个用户做个性化定制,而不能在市场广泛推广,造成资金和人力的巨大浪费。
“电子地图行业的盗版现象非常严重,市场存在随意抄袭、竞相降价、恶性竞争的不规范行为,使得规模不大的企业不可能采取正常的生存形态。”赵先生说,“最后的结果是,谁也别想赚到钱。”
需猛药,还要内调
业内的普遍看法认为,电子地图行业健康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从业者和用户进行良性互动。
李成名表示,尽管对于导航电子地图产业,我国一直存在着保密国家地理安全信息与开放经营推动市场发展的矛盾,但国家对于导航产业的政策标准相当明确,就是在保证国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
第一,将出台强制性标准规范,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与政策。
除了依据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以及《导航电子地图生产资质规范》对企业进行资质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修订也已经完成,将在年内正式通过人大审议并颁布。
而马上要颁布的《规范》,主要用以规范产业内各环节的具体行为。据李成名介绍,该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内容包括:首先,对高精度位置坐标处理的系列标准,主要解决位置精度的技术处理问题,明确了什么需要处理、怎样处理、由谁处理等细节;其次,明确了内容上什么可以表示、什么不能表示,针对涉及国家安全信息、外交争端信息等给出了细节标准;第三大部分就是涵盖地图服务、地图数据、软件、硬件等产业环节在具体格式、分层、表达、符号等等方面一系列的参考性标准。
“与前两部分的强制性标准有所区别,第三部分是针对具体市场的商业化标准部分,我们提供给企业一整套系统的参照,并期望能对商业运作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李成名也认为,产业政策与标准除了进行监管规范外,还需要具有扶持引导的作用。
第二,将加强监管力度,让所有的企业在政府搭成的框架内,公平有序地进行发展,对于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正规生产的导航地图企业,国家会进行扶持;而对于为了自己自身商业的利益,无视国家的安全,不对地图进行保密处理,就进行公开的销售的企业,将加大惩罚力度。
监管将是国家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之一,国家测绘局中编办在今年9月已经成立了成果管理应用司,以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同时,对进入中国的导航软件和硬件厂商、互联网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其购买或使用的电子地图,必须是有资质的企业依照相关法律程序生产出来的产品。
事实上,一些国际大厂商是非常尊重中国的政策和法规的,例如导世通、google等,选择供货商时就非常谨慎。李成名反复强调,各企业不要同非法地图供应商合作,各用户不要使用危害到国家安全的产品,否则会受到中国法律的严惩。
而一些地图供货商则表示,希望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标准来规范市场,更希望有更为宽松、机制更灵活的产业政策。一是希望政府能扶持几家大的做高端用户的企业,使其生产和销售形成规模化,这样可加快行业标准的形成,继而带动其他地图公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大的电子地图企业,每月销售额也不过300万元规模,但与国际同类企业动辄数亿的营业额尚难相提并论。 二是希望国家在基础地图数据提供方面为正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从事电子地图测绘的 企业在生产电子地图产品时,要用到大量的基础测绘技术数据,通常国家对使用这种数据的管理很严格,费用也很高。希望国家在政策上可以向具有示范作用的企业适当放开,让它们比较快速和低成本地获取基础测绘数据。
同时,电子地图供应商们还呼吁从事这一领域的研发和制作企业需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联合这个产业链中包括导航应用企业、GIS企业等做好市场宣传工作,以促进市场认同和尊重电子地图的价值。用户是整个产业链条发展的基础,只有用户认可了,才能促进产业 链的良性发展,只有对电子地图的应用形成了潮流,市场才能被充分挖掘,而目前国内的现状还停留在各个专业企业之间的交流。
最后,在满足基本服务的条件下,地图生产企业应当有所专攻,例如针对运输行业(包括自驾车旅游的爱好者),用户需要的主要是路网图,包括高速、国道、省道及其低级别的道路。
链接一:电子地图及应用
电子地图就是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GIS(地 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一种新的地图服务方式。电子地图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从欧美市场来看,电子地图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在汽车、手机和互联网等领域。与以往人们需要购买纸质地图产品不同,未来人们可能并不需要直接购买地图产品,而是通过购买汽车、手机或上网等途径使用电子地图产品。导航行业是未来电子地图应 用最有潜力的一块市场。
目前,电子地图在商业应用领域不断发展。在终端嵌入式领域,有汽车导航、个人导航、GPS导航等应用;在平台应用领域,有行业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车队管理、资产跟踪等;还有市场前景颇为乐观的位置服务领域(如手机位置服务及互联网位置服务等)。卫星导航目前主要 在车载导航系统、手机、掌上电脑等设备中有所应用。这个由汽车商、地图供应商、手机商、电信运营商组成的产业已有近百家企业参与。
链接二:相关法律与政策
在地图市场规范上,国家主要通过抓两头——准入和准出的方式来对电子地图行业进行管理。
一方面,具体措施是国家测绘局首先通过制订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标准来分发‘入场券’;另外,具有测绘资质可以测绘的企业在其产品出版前要进行送审。我国对地图审查实行两级管理制度,全国性的、世界性的、历史 疆界图、导航图由国家测绘局负责审批;地方性地图由地方测绘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另一方面,编制导航 电子地图需要大量的测绘信息,国家在对基础测绘成果有很多具体的管理规定,除了在编制方面有资质要求外,在地图出版方面也有具体的要求。对此,国家在 1995年发布了国务院第18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目前这个条例正在修订之中)。
尽管现在国家还没有专门的电子地图条例出台,但是已经发布了一些相关 文件,如国家测绘局、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三部委曾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上地图管理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印发)。此外,国家测绘局已经制订完成了导航电子地图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有望在2005年年内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进行发布。
2013年8月19日
超大广角/夜视补光 艾酷E80+FHD记录仪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