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汽车内饰的污染源及保养方法
近日,国内22家维权单位发布了国内首批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试验结果,合格率虽然高达93.02%,但根据检测内容,只有《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规定的8种挥发有机物。然而,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车内空气污染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等。
所以,22家消费维权单位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车辆的时候,最好先打开车门闻闻味道,选择无异味或者异味较轻、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另外,车内空气污染除了包含由于车辆生产制造时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外,车主所添加的一些车内装饰品,以及车主吸烟、放置劣质香水等也会加重车内“毒气”的浓度。因此消费者尽量不要增添或是改装汽车内饰,如不得不加装,最好选择一些正规的产品或者是比较有知名度的产品进行使用。
污染来源一:车辆自身携带“病毒”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适合汽车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极其有限,无异于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很难消除,而且汽车消费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汽车生产企业应在车辆制造过程中改进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等的生产工艺,预防污染,切断车内空气污染源。
然而,国内并无法规对汽车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强制性制约,目前只有《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呢?
选好车。既然车内空气污染第一来源是车企在生产过程中留下,减少车辆内的空气污染指数最根本的办法是购买一款污染低的车型。目前,国内尚无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生产企业要达到何种标准。所以,消费者在选车之时,除了外观以及内饰的舒适性外,还要注意这些看不到的东西。例如,本次22家维权单位联合针对众多车型开展的空气测试,对消费者也是一种参考指标,消费者可根据其中排名进行相应的选择。
“鼻”闻。在购车过程中,消费者要多用一下鼻子,因为尚无专业的空气检测仪器,对车内味道进行仔细判别。如有刺鼻的味道,一般有明显的有毒气体。并且,如果眼睛感到不适,也有空气污染的嫌疑。并且,如果气味在三个月,甚至六个月内都不能完全散发,或驾车人有熏眼睛、呼吸不畅、头晕等不良反应,应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也是一种去除污染的有效办法。当车内空间被密封之后,狭小的空间会让车内异味达到饱和状态。尤其是在炎热的广东地区,当车辆在太阳底下暴晒时,车内的挥发物会迅猛增加,尤其是甲醛和苯,因为在温度高于30℃时,这两大类挥发物的释放量会随之增大。此时,在使用新车时,常常打开车窗维持空气流通,是最为根本的办法。
尽快拆除包装。消费者购入新车后,要尽快对包装进行拆除,不要因为“爱惜”新车而不舍得拆除。
原始包装,避免污染闷在车内“发酵”,产生二次污染。
光触媒。除了前两者最为基本的办法,光触媒也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办法。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二氧化钛为主的催化剂材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光氧化还原能力,它可以分解和除去空气中的甲醛、苯及SOx、NOx等各种污染物,并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及植物花粉等。
臭氧消毒法。除了光触媒,臭氧也是消毒的一种利器。因为臭氧有强氧化性,可杀菌。在密封的情况下,车内使用30-60分钟臭氧机,能快速去除异味。不过,使用臭氧机后,在进入车内时,应该先把车门全打开,或者在臭氧机停机后30分钟后再进入车内。
生物疗法。消费者可以使用空气净化材料,如活性炭、竹炭等,减少车内污染。此外,还可以放置水果。有些水果不仅自身可以散发果香,还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比如柚子、柠檬、橘子等,能改善车内空气。车主可将水果切开,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放置食醋,效果不错而且成本较低,但就是行车时候不方便。
空气净化机。其实,为了应对车内污染,各方都在开发新的“密器”,例如负离子空气净化机。目前,此种空气净化机在市面上的价格约为300元,可以去除车内异味,让车内人员呼吸清新空气。
2013年10月4日
揭晓车仆润滑油品牌快速发展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