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业可谓风起云涌 海外之路注定不能平坦
所属分类:轮胎
2013-9-5 13:58:50 推荐指数:
过去的一年,国内外各种轮胎法规和措施对于中国轮胎业有松有紧,但整体而言练好内功才是对内对外竞争的不二法宝。
过去的一年,中国轮胎业可谓风起云涌。
2012年9月26日,作为中国轮胎重要出口市场的美国正式终止对华轮胎“特保措施”,中国输美轿车和轻卡轮胎终于摘下戴了三年之久的“紧箍咒”,可重新以4%的正常关税进入美国。
但是自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案”后,越南、哥伦比亚、印度、阿根廷、埃及、巴西等众多新兴国家也开始盯上了高速增长的中国轮胎业,一时间,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事件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国内轮胎企业开拓海外出口市场并寻求海外建厂的“催化剂”。
时至今日,赛轮股份、杭州中策、山东奥戈瑞等几家企业,已在东南亚等地建设轮胎厂。此外,三角轮胎等企业还将“触角”伸向俄罗斯市场。海外市场布局,标志着国内轮胎企业开始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并主动拓展新市场。
但是海外之路注定不能平坦。
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轮胎标签法》正式实施。所有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识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抓着力等级。未达到该法规规定的等级或未加贴标签的轮胎产品,不得在欧盟境内销售。
这个规定,将对中国轮胎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为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正在制定《绿色轮胎自律标准》,争取在2013年底具备启动“绿色轮胎非强制性分级”的条件。
《汽车商业评论(微博)》了解到,这个标准是为了应对欧盟轮胎“标签法”等“绿色壁垒”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从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约50%的子午胎生产企业有能力生产“绿色轮胎”,25%企业的“绿色轮胎”产量超过普通子午胎产量。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确实需要苦练内功,因为国内也有众多的政策法规紧箍咒。
2012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10月10日,它在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国内轮胎首次被纳入汽车召回之列,有望改善汽车轮胎售后“三不管”的混乱局面。根据此条例,“汽车产品出厂时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汽车产品的生产者负责召回;未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轮胎的生产者负责召回”。
在过去的一年,轮胎业规范措施不止一条。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工信部2012年8月制定了《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两个“条件”成为轮胎翻新和废旧轮胎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
回顾过去的一年,整个中国轮胎市场增速严重下滑,但在前10个月仅增2%的背景下,骨干轮胎企业的效益增长率却达到30%多,轮胎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也逆势飘红。
分析人士指出,轮胎企业效益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子午胎及高端轮胎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是主要原料价格的大幅下跌。
2012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一路“跌跌不休”,2013年全球天然橡胶价格或仍保持胶着状态,主要原因是东南亚产胶国种植面积扩大,新植橡胶树开始产胶,以及下游需求不振等。
对于中国本土品牌轮胎企业来说,一个利好消息是,2012年11月16日,昆山玛吉斯轮胎测试场正式启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轮胎测试场,总占地面积为86万平方米,由来自台湾的正新橡胶公司耗时三年多、投资1.5亿美元打造而成。
“这一新测试场的启用对于玛吉斯来说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玛吉斯轮胎董事长罗才仁表示,“作为居于世界前十的轮胎制造公司,我们相信自己在建设这一顶级测试场中所做的投入,将为我们的产品带来持续不断的改进和超越,为我们遍布世界各地的顾客们带去回报。”
听起来像官话,但事实也的确如此。
过去的一年,中国轮胎业可谓风起云涌。
2012年9月26日,作为中国轮胎重要出口市场的美国正式终止对华轮胎“特保措施”,中国输美轿车和轻卡轮胎终于摘下戴了三年之久的“紧箍咒”,可重新以4%的正常关税进入美国。
但是自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案”后,越南、哥伦比亚、印度、阿根廷、埃及、巴西等众多新兴国家也开始盯上了高速增长的中国轮胎业,一时间,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事件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国内轮胎企业开拓海外出口市场并寻求海外建厂的“催化剂”。
时至今日,赛轮股份、杭州中策、山东奥戈瑞等几家企业,已在东南亚等地建设轮胎厂。此外,三角轮胎等企业还将“触角”伸向俄罗斯市场。海外市场布局,标志着国内轮胎企业开始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并主动拓展新市场。
但是海外之路注定不能平坦。
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轮胎标签法》正式实施。所有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识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抓着力等级。未达到该法规规定的等级或未加贴标签的轮胎产品,不得在欧盟境内销售。
这个规定,将对中国轮胎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为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正在制定《绿色轮胎自律标准》,争取在2013年底具备启动“绿色轮胎非强制性分级”的条件。
《汽车商业评论(微博)》了解到,这个标准是为了应对欧盟轮胎“标签法”等“绿色壁垒”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从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约50%的子午胎生产企业有能力生产“绿色轮胎”,25%企业的“绿色轮胎”产量超过普通子午胎产量。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确实需要苦练内功,因为国内也有众多的政策法规紧箍咒。
2012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10月10日,它在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国内轮胎首次被纳入汽车召回之列,有望改善汽车轮胎售后“三不管”的混乱局面。根据此条例,“汽车产品出厂时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汽车产品的生产者负责召回;未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轮胎的生产者负责召回”。
在过去的一年,轮胎业规范措施不止一条。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工信部2012年8月制定了《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两个“条件”成为轮胎翻新和废旧轮胎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
回顾过去的一年,整个中国轮胎市场增速严重下滑,但在前10个月仅增2%的背景下,骨干轮胎企业的效益增长率却达到30%多,轮胎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也逆势飘红。
分析人士指出,轮胎企业效益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子午胎及高端轮胎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是主要原料价格的大幅下跌。
2012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一路“跌跌不休”,2013年全球天然橡胶价格或仍保持胶着状态,主要原因是东南亚产胶国种植面积扩大,新植橡胶树开始产胶,以及下游需求不振等。
对于中国本土品牌轮胎企业来说,一个利好消息是,2012年11月16日,昆山玛吉斯轮胎测试场正式启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轮胎测试场,总占地面积为86万平方米,由来自台湾的正新橡胶公司耗时三年多、投资1.5亿美元打造而成。
“这一新测试场的启用对于玛吉斯来说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玛吉斯轮胎董事长罗才仁表示,“作为居于世界前十的轮胎制造公司,我们相信自己在建设这一顶级测试场中所做的投入,将为我们的产品带来持续不断的改进和超越,为我们遍布世界各地的顾客们带去回报。”
听起来像官话,但事实也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