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汽车轮胎的三大误区
轮胎,好比一辆车的鞋子。挑选一双合适的鞋子,才能跑得快走得稳。一辆行驶性能出色的汽车,除了拥有强劲的动力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与之平衡配合,改装更是如此。
对于民用车改装来说,轮胎也是最基础与最常见的改装项目,而不少车主在对爱车轮胎进行改装时往往一味追求大、宽的尺寸,而忽略了轮胎的其他重要参数,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轮胎改装上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希望对打算改装轮胎的朋友有所帮助。
误区一:越宽越好,盲目追求大尺寸
对于打算提升爱车行驶性能的车主来说,改装轮胎时通常都会在尺寸上进行升级,选用更宽的轮胎与更低的扁平比来配合大轮圈。加大轮胎的接地面积可以提高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使制动、弯道性能得到提高。而低扁平比的轮胎可以减少因轮胎变形对操控性产生的影响,使操控反应更加直接、灵敏。
只不过凡事都要适度,改装也不例外,提高轮胎的抓地性能不光需要在尺寸上进行升级,就像前面所说的,轮胎的橡胶配方与花纹设计同样是影响抓地性能的关键因素。
误区二:只重品牌、不重类别
这是一个看起来并不严重的问题,但是就我了解,身边的一些朋友对轮胎的了解仅限于品牌,一些不合格的轮胎店在说到轮胎时也只是问你要什么品牌的,好像大品牌的轮胎就一定比小品牌的轮胎合适,这是一种误区。
相信这是改装轮胎时最常见的现象,不少车主都存在大牌产品就等于高性能的观念,其实通常越是大品牌,所生产的轮胎款式就越多。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普利司通、米其林这样的品牌,下至微型小客车,上至F1赛车都有对应的产品,即便是专门为轿车开发设计的轮胎,每个品牌也都有针对不同用户、不同车型的各系列产品,有的注重舒适性、有的注重抓地性能(干地、湿地、冰雪路面同样有细分型号)、有的注重耐用性、有的只是价格便宜。
轮胎分不同的类别,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不是找到能够正常安装的轮胎便是成功。如果改装车辆的方向是提升车辆的动态性能,那么轮胎一定要从各个厂家运动化的轮胎名单里选取,即便大品牌的绿色环保轮胎也绝对不会比小品牌的运动型轮胎抓地、操控能力更好。所以在选择轮胎时,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对症下药。简单说就是选对轮胎系列与型号比品牌更为重要。当然有着丰富赛车经验的品牌往往在运动型轮胎的性能上更胜一筹。
误区三:只注重只注重单一性能
大部分车型在出厂时配套的轮胎都是兼顾了耐用性、舒适性和对各种气候与路面的适应性等多方面考虑之后的选择。因为对很多车来说,既要能跑平坦的高速公路,也可以应付崎岖不平的乡村小路,更不能被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所难倒。对于在普通道路行驶的车主来说,选择轮胎时如果只注重轮胎的干地抓地性能甚至是使用花纹极少的半热熔胎(又称R胎),虽然可以换来极为出色的运动性能,但极端的设计会让其他性能大减,甚至是无法应付日常使用的需求。
轮胎的综合性能可用一个多边形表示,节油、耐磨、干地抓地力、湿地抓地力、噪声、操控等性能都制约着多边形的大小。注重节油、耐磨的轮胎势必会在抓地力和操控方面有所欠缺,而那些抓地能力极强的运动型轮胎也必然不具备其他性能。轮胎的性能可以通过调整胎面橡胶配方和胎面花纹设计来权衡,但是有些设计肯定会造成某些方面性能的不对等。例如在降低轮胎噪声时,会调整轮胎花纹的走向,而有时这种调整会使轮胎的排水性能下降。在通过改变胎面橡胶配方和花纹面积提升轮胎的耐磨性后,轮胎的抓地力也会因胎面的硬度升高而下降。
其实,就抓地力而言,干地和湿地抓地力也是有所矛盾的,更软的胎面、更浅更少的沟槽(例如光头胎)都对提升干地抓地力有所帮助,但是这种轮胎的排水性能会很差,在地面过于湿滑时,无法被排出的水分形成水膜,会使轮胎失去应有的性能,对行车安全会造成影响。所以在兼顾日常使用的改装车上,一定要选择有所侧重、却又能相互兼顾的轮胎,这样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