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标签法登台 加快国内轮胎业技术革新
对中国轮胎企业来说,出口市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于9月底送走美国轮胎特保案,11月1日又迎来欧洲标签法。标签法登台,对于国内轮胎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总体看无近忧有远虑。
短期影响有限,但中长期冲击较大
从欧洲标签法所具体涉及范围来看,几乎涵盖所有轮胎,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轮胎禁止进口和销售。标签法实施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12年、2015年和2018年。
据全国轮胎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目前约30%的载重胎还达不到欧盟第一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70%达不到欧盟第二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而轿车胎滚动阻力多为E、F级,大部分暂时可达到欧盟第一阶段的最低要求,但有相当比例的产品不能达到欧盟第二阶段的最低要求。
轿车胎:2011年轿车胎出口前20名地区有7个欧洲国家,其出口总量为39.58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27.88%;今年1~5月7国出口量占比21.81%,占比出现下滑更多的是因为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使得欧洲整体汽车行业出现10%以上的下滑所致。抛开欧洲自身的因素,标签法实施的一阶段中的要求,国内的出口轿车轮胎基本都能满足,因此预计暂时对欧洲轿车轮胎的出口变化不大;另外,站在整体出口轿车胎的角度,随着特保案结束1个多月后,预计中国出口美国的轿车胎的比重有再度上升的可能,毕竟美国自身的需求也在逐步改善中。从数据来看,美国今年1~10月汽车产量超过10%,预计全年产量增长将达到12.5%。
卡客车胎: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载重胎出口地区主要是美国和中东国家,近年中国出口欧盟的卡客车胎则显得进展缓慢,2011年占总出口比重仅为3%左右,2011年出口地区前20名仅有英国、荷兰两个欧洲国家,出口占比为3.1%;今年1~5月,仅有英国在前20名的行列,占比仅为1.2%。因此,即使第一阶段有30%的载重胎无法达标,预计对欧洲市场出口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不过,标签法的实施对轮胎业中长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单从欧洲市场来计算,到第二阶段,如果国内技术不能提高,70%的载重胎将不达标,按照2011年载重胎将总出口74亿美元计算约影响1.55亿美元,约90%以上的轿车胎将不能达标,按照2011年轿车胎出口55.6亿美元计算约影响14亿美元,合计约为15.55亿美元,占到2011年国内轮胎产值2079亿元的5%左右。目前,实施标签法的国家虽然是少数,但一旦在全球全面实施,则将影响我国56%的轿车胎出口、23%的载重胎出口,影响金额将达到50亿美元左右,这占到国内轮胎总产值的15%,对于国内轮胎行业将是非常严重的冲击。
标签法实施加快国内轮胎业技术革新
2011年,按出口交货值排名,前10强分别是:中国佳通、杭州中策、三角集团、山东玲珑、固铂成山、兴源轮胎、风神轮胎、双钱集团、赛轮公司及金宇集团,这些企业出口交货值普遍较大幅度增长,10家公司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65.2%。其中,中国佳通、风神轮胎、双钱股份是国内上市企业,从这三家企业2012年前3季度的业绩分析,出口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2.62%、35.99%和38.61%,而且前3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260.78%、5.17%和61.12%。根据检测显示,3家公司出口轮胎基本都能满足标签法的第一阶段要求,因此,标签法在2015年前不会对上市公司业绩形成明显影响,相反,美国特保案的结束和天然橡胶原料成本的降低,为轮胎企业盈利的改善继续形成利好。援引一位券商研究员的测算,美国特保案结束对轮胎行业利润的供需有望达到5%~15%,这使得这3家公司今年年内利润有望继续维持平稳增长。
不过,为应对标签法的第二阶段或者迎接“绿色时代”的到来,国内轮胎行业技术革新道路任重道远。据悉,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日前表示,该协会目前正在制定“绿色轮胎产业化方案和绿色轮胎自律标准”,这项工作得到工信部的支持,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另外,中国的轮胎标签制度也在建立过程中。中国的轮胎标签法正在与各家轮胎企业共同制定,有望年底前完成轮胎标签法初稿的审定工作,有可能在明年4月或5月份颁布。
因此,后期国内轮胎企业在结构调整、技术更新过程中,预计会在研发、设备、原料成本等方面继续增加投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盈利能力。不过,一旦企业能够开发出自己的先进技术体系,占领高端市场的一定份额,那后期总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则将会呈现出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