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氙气灯色温的定义 分析其使用方法
将一绝对黑体(亦称完全辐射体,它是能够全部吸收入射光线而无任何反射的理想物体。是一切物体中吸收率最大,辐射率最强的。在实际中,不存在有绝对黑体,实验中常用微炭粒、黑绒布或封闭的空腔小孔来代替,其温度设定为绝对零度,即-273.15°C)加热,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黑体的颜色逐渐由黑变红,最后变白,发光。当实际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的热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就用黑体的这个温度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并称这个温度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色温用绝对温标K来表示。对于每位摄影者来说,只要记住它的结论,知道它拍成彩色照片的效果就可以了。
我们在观看摄影展览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作品:日出时的群山呈现出温暖的桔黄色,辉煌热烈;白雪覆盖的原野一派冷峻的灰蓝色,寒意袭人。为什么现场拍摄时,我们的眼睛感受不到这样强烈的变化,而胶片却能记录下来,决定照片色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来,人类的眼睛有很强的适应性,光源的色温发生变化时,会做适度的调整,而胶片是按照特定光源的色温为标准进行生产,以达到客观表现色彩的目的。当光源的色温发生偏差时,胶片表现出来的色调自然发生变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偏差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果表现不当,则会产生不愉快的气氛。如白炽灯下的人像,如同得了黄疸病,阴雨中的白墙,灰蓝的调子显得不干净,尤其对科技摄影来说,正确地表现色彩是正确结论的依据。
制定彩色胶片色彩的依据
那么彩色胶片的色彩,是依据什么来制定的呢?大自然中太阳光是最主要的光源。为适应人类对这赖以生存的主光源的需要,彩色胶片的色彩表现基准即以太阳光为准,为避免早晚阳光在色彩上表现的偏差,选择了以早九点至午后三点时的白昼光为基准,专业说法即色温度5500K(Kelvin),以此标准生产的彩色胶片称之为日光型胶片,如果用日光型胶片在有太阳的这段时间拍照,就会达到良好的色彩平衡。但在清晨和黄昏,色温度只有4000K左右。因此,此时拍出的照片即带有橙红色调,而在阴天或阴影下,色温高达6500K,照片色彩就会偏蓝。
但是人们拍照并不都是在自然光下进行,如晚间或密封的室内,这时就要借助人造的光源进行照明,如烛光或灯光。以普通的白炽灯为例,它的色温在3000K左右,用日光型5500K的胶片来拍照片,就会严重偏红。为纠正这一现象,彩色胶片又生产了一种以常见白炽灯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的灯光型胶片,它的色温在3200K,以适应灯光为光源的广告,静物,灯光人像等题材的摄影。这种光源须用专业的摄影灯泡,它的色温稳定在3200K,这样就会保证色彩还原准确。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大多数人造摄影光源用的都是电子闪光灯,而电子闪光灯的色温为5400K,因此,日光型胶片可与之通用,避免了光源转换时更换胶片之不便,两种不同的胶片在外包装上都会有明显的标记。适合日光的、电子闪光灯光源的为日光型(DayLightType),适合白炽灯光源的为灯光型(TungStenType)。
但是人造光的光源很复杂,并不是灯光型胶片都能解决色彩平衡这个问题。例如现在常用的照明光源日光灯(水银灯),名之为日光,但拍出的照片色彩偏绿,这是灯管内水银蒸气散发出来的异质光线造成的,其纠正手段只能靠滤色镜片来调节。色温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变化的,而人的经验判断很难测定准确的色温值,可依靠专门的仪器色温表来进行测定,色温值确定之后,才能用相匹配的滤色镜来进行调校,以达到色彩准确还原的目的。
色温的偏差虽然会造成色彩表现上的错误,但是在艺术摄影中巧妙地利用这个美丽的错误却会营造出意想不到的强烈效果。
2013年9月17日
汽车油液的六种检查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