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教您识别车载香水真假
在车里放一瓶香水,以利车内空气清新,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遇到既无生产厂商、又无质量认证的劣质香水,不但会腐蚀车内的塑料,还可能影响驾乘人员的健康。
据了解,不少车主在购车时,4S店会把香水当作购车附送的精品赠送;也有车主为了消除车内的异味,选购香水放置在车内方便辟味。笔者日前走访市场调查发现,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因此引发的病患、纠纷甚至诉讼等问题屡见不鲜。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假冒伪劣产品占了整个汽车香水市场的80%。
车主报料
毒香水“谋杀”健康
市民胡先生向笔者反映,最近开车时容易感到疲劳和头晕,怀疑是新车车车内空气污染严重。据了解,胡先生刚购入一辆新车,提车时顺便在4S店购买了汽车香水,希望利用香味覆盖新车的异味。胡先生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令其身体产生不适的,并非新车的气味,而是另一个隐形杀手——汽车香水。
对此,笔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正在使用或曾用过汽车香水的车主,不少人表示,都曾出现过疲劳、头痛、恶心等症状。笔者咨询某4S店销售经理了解到,4S店销售的汽车香水大多不能提供产品质量证明。该人士向笔者透露,汽车香水的进货价一般都是在几元到十几元之间,质量不言而喻。
“劣质香水的气味长时间停留在车内,通过车内的空调系统循环难以排出车外。久而久之,车内充满了‘毒气’,至使车内人员容易产生疲劳感,严重者或会出现头晕呕心等症状,长时间使用会对人体器官,特别是呼吸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甚至可致癌。”上述人士表示。
调查
“三无”香水充斥市场
笔者走访广州永福路多个汽车用品市场,很多汽车用品店的柜台显眼处摆放了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汽车香水。
据了解,国产与进口正品的车用香水质量和价格相差3~5倍,一个普通的进口香座一般要100多元,而国产品牌的价格还不到10元/个,包装好点的也就十几元。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一些不法商家大肆制造劣质香水,欺骗消费者。笔者在汽车用品市场调查发现大多数汽车香水的包装并没有印上生产商、厂址和生产日期,属于“三无产品”,更别说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检测报告了。
随后,笔者在广州永福路依云国际汽车用品城分别购买了进口正品香水和假冒伪劣香水;同时,前往广州广州大道南某家4S店购买了“三无”劣质香水,以及在广州某大型连锁汽车美容快修店中买来的正品汽车香水。就购买渠道和产品质量做了简单的对比分析检测。根据业内人士的指导,把各香水样品放在室外30°以上的高温暴晒3小时,所呈现出质的差别。消费者可据此做简易的判断,切勿贪图便宜而选购劣质车用香水。
支招
3招辨别汽车香水真伪
●望:正品香水在暴晒后颜色变化不大,份量也没有明显的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变化最为明显,清澈的液体变得混浊不透光,份量也明显减少。笔者对比测试发现:在4S店购买的劣质香水经暴晒后颜色明显变浅,份量明显减少;而在汽车美容店选购的正品香水,颜色变化不大,但份量也有明显的减少,证明其酒精成份较高;
●闻:正品优质香水气味较为单一清新,且不含甲醇和乙醇酒精味,浓度变化不大;而劣质和假冒伪劣的香水气味则较为浑浊呛鼻,香味淡化不少,但酒精味较重,闻久了容易产生疲劳、头晕、恶心的感觉。
●问:正品的包装盒上均清晰印有生产日期、成分、制造商及地址,重要的是有“合格证”标签;假冒产品的包装仿真度达90%以上,但不具有以上的信息;而劣质产品包装也算精美,甚至采用大量外文以求鱼目混珠,同样不具有以上的信息。
专家观点
劣质香水造成车内二次污染
“任何香水都含有乙醇,这样才能发散香味,我自己的车就没有使用汽车香水。”九州国际总经理周剑在接受信息时报笔者采访时表示,优质的汽车香水采用纯植物精油配方,对人体伤害较少;而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的车用香水大多是劣质产品,过多的混合物与乙醇相混合,通过与车内的甲醛等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从而让人感到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皮肤疾病。
昨日,笔者就劣质香水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法国艾丽特香化集团总经理陈文成,他表示,“目前,假冒伪劣汽车香水产品占了总体市场80%以上。”陈文成指出,汽车香水是近年出现的商品,不属于人体香水范围,属于空气清新剂。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只有企业标准。加上相关职能单位监管不力,打击力度不够,导致劣质产品充斥市场。
“优质的汽车香水主要以天然植物为原材料提炼而成,成本较高;而劣质汽车香水大多是化学合成香精和酒精兑开,含醛类、苯类成份较高,过多使用会加重车内空气中甲醛和苯等物质超标,造成车内“二次污染”,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都造成难愈的伤害。”陈文成就劣质香水对人体的危害作进一步的解释。
提醒
买到假货可向消委会投诉
汽车香水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驾车者的心情和安全。正因为车用香水没有相关的标准,加上汽车后市场缺少监管机制,相关部门执法就比较困难。单从《产品质量法》中的相关条例监管,处罚力度较轻,难以收到明显的效果。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能尽信4S中销售的香水产品能提供质量保证,一旦购买了不合格的车用香水,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向消委会投诉。法律的规制和企业的诚信以及消费者的觉醒,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