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汽车产业链利润分配 装饰脚垫利益小
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工人的工资差距,引发了我们对于汽车产业链利润分配的思考。
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站在汽车产业链价值最顶端。在产业链利润的最顶端,跨国公司和国际零部件巨头掌握着利润的分配权,而中国本土零部件制造商仍然在进行着低成本的游戏策略。
“每年汽车整车厂都会与零部件厂有一个产品降价协议,这是产业链上利润的共享,比如零部件材料消耗和研发的成本等降低了,整车厂商也要享受这次利润分红,”汽车营销传播专家张志勇如此表达汽车产业链上的利益协商。
事实上,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的利益谈判并不像张志勇说的这么简单,在众多国内零部件企业看来,“整车厂赚到了大头”。
产业链利益样本
5月31日,一位多年从事汽车脚垫生产生意的老板李树森(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的潜规则。
李树森告诉记者,“一个汽车脚垫批发价格是70元,通过汽车整车厂周转之后,4S店的零售价格上涨到200元以上,整车厂与4S店中间套利130元,脚垫制造商除去制造成本,利润只剩10元。算下来,整车厂与4S店的利润是制造商的10倍以上。”李树森感叹道,“运营一个企业比较辛苦,最后赚个小头,勉强维持工厂运作。”
李树森的工厂是家族工厂。上世纪90年代末,李树森父亲开始从事脚垫生产,至今已经十多年。如今,李树森子承父业,成为公司的管理者。
李树森的下游配件厂是一家法国汽车巨头在华的合资企业,合作半年以来,李树森提供给汽车整车厂的脚垫批发价格降低了4元。
“整车厂到达一个量就会谈一次价格,希望价格降低。他们已经赚到大头了,现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材料上涨,实在不能再降价了,再降价我们就很难生存下去了,”李树森感叹说。
既然利润微薄,为什么李树森会继续做整车厂的代工呢?李树森解释说,主要还是生产量上的需求。脚垫生产达不到一定规模,生产成本就降不下来。另外,为整车厂商代工这一块收入达到公司收入的30%,还是很可观的。
与整车厂存在利益之争的同时,李树森的厂还得面对与同行的竞争。“脚垫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就需要一把剪刀和一台缝纫机,对人工比较依赖。新进来的脚垫生产企业都是通过价格战取得市场的,内战导致与整车厂的谈判价格越来越低,”李树森说。
据了解,脚垫的批发价格在过去的3年内降了15%,有些产品已经降低了50%以上。当然,其中包含生产成本降低的原因。
“5年前3D脚垫批发价格是100元,现在只要40元。台湾地区的厂商就没有降过价,主要是他们的产品有特色、质量好、改进快,大陆产品则趋于同质化,”据李树森介绍。
李树森说,公司正面临着产品涨价的压力。据他透露,公司运作成本中原材料占70%;员工100多人,月薪酬在1500元,加上高层管理层,总劳务成本占10%。现在,两方面成本都面临上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