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吉利汽车减震器问题
吉利金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土民营汽车企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在汽车工业技术自主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品牌价值获得稳步提升,国产车早已不是当年“廉价车”的代名词。如今,性价比高、服务便捷、保养成本低,国产车因上述优势,已成为许多消费者购车的首选。但是,部分国产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与主流合资车似乎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给车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近来,不少车主接连向我们投诉,反映购买的吉利汽车问题不断,特别是减震器异响问题屡次修理均无法彻底解决,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了许多不便。
车主:吉利汽车减震器屡坏屡换
安徽省合肥市王先生向315TS反映,2009年8月购买的吉利“金刚”(二代)汽车在行驶到4000公里时,多处出现问题:车身掉漆、轮胎鼓包,方向盘、离合器及副驾驶室异响,多次往返4S店仍未解决。另外,当副驾驶室出现异响这个问题,维修人员甚至想到了用纸塞住水箱间的缝隙,这才把异响声消除,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说不定问题又会随时出现。
最令王先生头疼的是减震器异响问题,因为多次维修均没有修复。
“买这辆车后身心疲惫,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我支持吉利汽车才选购该车,但是吉利汽车如今让我心如刀割”,王先生想起购车后多次维修的经历便后悔不迭。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黄先生购买的也是吉利金刚汽车,2007年10月购车,购买后发现四个减震器异响,特约维修站给更换了五次减震器,更换后不久又再次异响。直到2009年11月车辆过保,减震器异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吉利汽车特约维修站称,以后减震器坏了需要继续更换,但费用需要车主担负。
据黄先生介绍,当地50多辆吉利汽车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多次维修减震器异响问题均未解决。
贵州省遵义市的李刚也向我们诉苦,他的吉利金刚汽车先后更换了五次共十根减震器,更换后的减震器最长的使用了200公里后便开始异响,而最短的仅为20公里。由于距离售后服务站近400公里,多次维修更换减震器浪费了他很多时间,买车非但没有享受到车辆带来的驾乘乐趣,反而徒增了许多烦恼。
近年来,我们收到了大量吉利车主的投诉,车主分布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少车主均反映其购买的吉利汽车存在多种问题,其中,减震器异响的投诉共十二宗。上述投诉吉利汽车均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处理,但处理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大的问题是同一故障屡次维修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中就包括减震器异响的问题。
质疑:“百姓车”成“百修车”?
吉利金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当年浙江吉利集团不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造出了车,而且因为打破了高车价的神话,从而赢得了“百姓买得起的车”的称号,2009年12月23日,吉利更是宣布即将收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为国产汽车扬眉吐气。
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国内许多民营汽车企业开始在技术品质等方面全面追赶竞争对手,BMBS(防爆胎技术)、双燃料、自主研发发动机……像吉利汽车在这一系列的竞争中就多有斩获。然而,技术与品质的真正成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吉利汽车车主的投诉似乎说明了这一点。
与进口车和合资车相比,自主品牌车的配件更便宜、排量较小,保养成本相对较低,这一切都使吉利汽车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百姓车”.但购车后减震器异响,屡次维修以及更换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给车主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对于消费者而言,“百姓车”售价虽比不上中高档汽车,但数万元的购车款也是辛苦所得,眼看车辆反复故障却无计可施,车主们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在我们接到的投诉中,有车主表示,若吉利汽车不能解决车辆问题,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
业内:自主汽车性能质量仍需提升
2009年8月,《汽车商业评论》与某门户网站汽车频道的网络调查让我们对自主汽车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识。在被问及“你第一联想到自主汽车品牌的关键词是什么?”,其中选择“低质低价,低档次、山寨”项的网友有5163人次,占到总投票人次(9047人次)的57.07%。多半网友对自主汽车性能质量给予了差评。
尽管如此,自主汽车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版图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据第五届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组委会2009年11月中旬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占据中国汽车市场近30%的自主品牌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质量改善。
一直以来关注自主汽车品牌成长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某专家认为: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奇瑞、比亚迪、吉利汽车等为代表的生力军。自主汽车品牌凭借着对汽车市场的敏感,性价比高等特点,拥有了一部分工薪阶层顾客。这部分顾客的购买力相对有限,对汽车的价格,油耗,保养成本等较敏感,因此车辆的维修费用,时间成本直接影响着这部分顾客对车辆的评价。对于处在成长期的自主汽车品牌来讲,专注于技术研发,提升汽车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吉利汽车:始终沉默
2009年12月17日,针对吉利车主反映集中的减震器问题,我们多次联系浙江吉利集团,但截至发稿时止,浙江吉利集团仍未给出任何形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