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轮模式 突破了橡胶轮胎原材料瓶颈
所属分类:轮胎
2013-12-11 15:42:56 推荐指数:
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尽管是美方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但也为国内轮胎行业敲响了警钟。行业龙头企业之一青岛赛轮股份公司建议,当前需要用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打破传统的行业发展格局,加大行业整合力度,使分散的资源逐步集中,并最终形成行业的“中国品牌”而非“中国制造”,中国轮胎行业才能最终打破困局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而赛轮公司独创的“赛轮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以下简称“赛轮模式”)已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表明,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一轮胎生产与出口大国,2008年轮胎产量达到3.5亿条,其中40%的产品出口,约1/3出口到美国。据赛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介绍,世界轮胎业的贸易争端并非自此次“轮胎特保案”始,其实自2001年起,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对原产地是中国的轮胎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山东是我国的橡胶轮胎大省,尤其在青岛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以橡胶生产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在人才、信息、物流、交通、采购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其中,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橡胶轮胎行业的“黄埔军校”。中国橡胶轮胎企业大多数技术骨干、管理决策人才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青岛赛轮公司发挥地缘优势,将一批长期从事中国橡胶教育、工程事业的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组织起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橡胶轮胎产业升级与整体技术进步。
赛轮公司近年来围绕整个轮胎产业链,在重要环节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突破,产学研一体,独创“赛轮模式”,开辟了大学(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新材料研发)--装备及信息化技术--原材料--技术研发及输出--轮胎产品制造--市场网络--废旧轮胎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为推动轮胎行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赛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介绍,目前“赛轮模式”已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竞争力:在国际轮胎行业首家采用信息化技术控制生产全过程,独家批量试制RFID芯片轮胎;搭建了国内行业技术平台--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示范基地及山东省橡胶行业技术中心依托单位,是国内最大的子午胎技术输出企业,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48项,参与制定了6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被认定为中国首家轮胎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2007年赛轮品牌即成为轮胎十大“中国名牌”之一。
“赛轮模式”的RFID(射频标识)智能轮胎识别系统,是赛轮公司研发的国内唯一、国际先进的轮胎“电子身份证”系统,将我国轮胎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推向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个芯片可以记录轮胎“全生命周期”的关键信息,达到以下目的:写入轮胎全生产过程的重要信息,便于日后追溯;将芯片植入到轮胎内并保证轮胎质量的一致性;对于使用过程中的事故判定提供依据。目前,第一代产品已小批量投入试用,第二代芯片正在研发,它能够收集、传输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参数,既可预警又能起到类似飞机“黑匣子”的作用。
“赛轮模式”利用新材料部分替代天然橡胶,突破了橡胶轮胎的原材料瓶颈。天然橡胶是轮胎最重要的原材料,由于受气候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全球只有东南亚成为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基地,数量有限,价格波动较大。如何突破天然橡胶瓶颈是这个行业的一大难题。赛轮公司将新材料异戊橡胶应用到轮胎里,在不改变传统轮胎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可替代天然橡胶30%,同时,延长轮胎使用寿命50%,百公里节油2.5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赛轮模式”将轮胎翻新、废旧轮胎处理水平推进了一大步,力推循环经济。我国已成为世界轮胎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我国天然橡胶资源极度匮乏,年需求量的73%靠进口,走的却是“大量开发资源,大规模生产产品,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弃物”这条已被发达国家摒弃、以透支资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如何将废旧轮胎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赛轮目前掌握了国际一流的轮胎翻新、废旧轮胎处理技术,其自主研发的环形胎面,目前在世界上仅有意大利马拉贡尼能够生产,其轮胎翻新的X光、全息照相等检测技术也是世界领先。2009年赛轮轮胎翻新工厂正式建成投产,目前,赛轮公司正着手在公路沿线建设轮胎翻新点,对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对“赛轮模式”表示关注,他分析,赛轮公司的“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格局和瓶颈,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学研运营模式搭建起了一流的研发平台。这对加快我国轮胎产业结构调整、破解我国轮胎产业困局有积极意义。
据了解,赛轮公司当前正致力于行业的整合,计划三年内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轮胎企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表明,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一轮胎生产与出口大国,2008年轮胎产量达到3.5亿条,其中40%的产品出口,约1/3出口到美国。据赛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介绍,世界轮胎业的贸易争端并非自此次“轮胎特保案”始,其实自2001年起,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对原产地是中国的轮胎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山东是我国的橡胶轮胎大省,尤其在青岛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以橡胶生产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在人才、信息、物流、交通、采购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其中,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橡胶轮胎行业的“黄埔军校”。中国橡胶轮胎企业大多数技术骨干、管理决策人才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青岛赛轮公司发挥地缘优势,将一批长期从事中国橡胶教育、工程事业的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组织起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橡胶轮胎产业升级与整体技术进步。
赛轮公司近年来围绕整个轮胎产业链,在重要环节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突破,产学研一体,独创“赛轮模式”,开辟了大学(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新材料研发)--装备及信息化技术--原材料--技术研发及输出--轮胎产品制造--市场网络--废旧轮胎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为推动轮胎行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赛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介绍,目前“赛轮模式”已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竞争力:在国际轮胎行业首家采用信息化技术控制生产全过程,独家批量试制RFID芯片轮胎;搭建了国内行业技术平台--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示范基地及山东省橡胶行业技术中心依托单位,是国内最大的子午胎技术输出企业,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48项,参与制定了6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被认定为中国首家轮胎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2007年赛轮品牌即成为轮胎十大“中国名牌”之一。
“赛轮模式”的RFID(射频标识)智能轮胎识别系统,是赛轮公司研发的国内唯一、国际先进的轮胎“电子身份证”系统,将我国轮胎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推向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个芯片可以记录轮胎“全生命周期”的关键信息,达到以下目的:写入轮胎全生产过程的重要信息,便于日后追溯;将芯片植入到轮胎内并保证轮胎质量的一致性;对于使用过程中的事故判定提供依据。目前,第一代产品已小批量投入试用,第二代芯片正在研发,它能够收集、传输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参数,既可预警又能起到类似飞机“黑匣子”的作用。
“赛轮模式”利用新材料部分替代天然橡胶,突破了橡胶轮胎的原材料瓶颈。天然橡胶是轮胎最重要的原材料,由于受气候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全球只有东南亚成为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基地,数量有限,价格波动较大。如何突破天然橡胶瓶颈是这个行业的一大难题。赛轮公司将新材料异戊橡胶应用到轮胎里,在不改变传统轮胎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可替代天然橡胶30%,同时,延长轮胎使用寿命50%,百公里节油2.5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赛轮模式”将轮胎翻新、废旧轮胎处理水平推进了一大步,力推循环经济。我国已成为世界轮胎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我国天然橡胶资源极度匮乏,年需求量的73%靠进口,走的却是“大量开发资源,大规模生产产品,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弃物”这条已被发达国家摒弃、以透支资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如何将废旧轮胎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赛轮目前掌握了国际一流的轮胎翻新、废旧轮胎处理技术,其自主研发的环形胎面,目前在世界上仅有意大利马拉贡尼能够生产,其轮胎翻新的X光、全息照相等检测技术也是世界领先。2009年赛轮轮胎翻新工厂正式建成投产,目前,赛轮公司正着手在公路沿线建设轮胎翻新点,对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对“赛轮模式”表示关注,他分析,赛轮公司的“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格局和瓶颈,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学研运营模式搭建起了一流的研发平台。这对加快我国轮胎产业结构调整、破解我国轮胎产业困局有积极意义。
据了解,赛轮公司当前正致力于行业的整合,计划三年内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轮胎企业。
2013年2月20日
车主在选用汽车发动机添加剂的时候一定不可以盲目乱用 很多车主们觉得自己爱车的发动机动力不强劲,所以特别重视汽车的发动机保养。汽车发动机的保养在汽车保养中的确很重要,很多车主认为,只是更换汽车机油和机滤是远远不够的,很多车主还在考虑是不是需要汽车发动机添加剂。其实汽车发动机添加剂可以添加,但是不可以滥用。
真正优质的润滑油是具备多种发动机保护功能的成品,配方中已含有多种添加剂,其中包括抗磨剂,而且润滑油最讲究配方的均衡以保障各种性能的充分发挥。自行添加其他添加剂不仅不能给车辆带来额外保护,反而易与机油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造成机油综合性能的下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