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润滑油行业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资源供应和成本压力下,速度、价格和规模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通过产业链竞争,寻求和技术的双重突围,是我国润滑油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然路径。
打开我国润滑油市场十多年的时间卷轴,可以发现,我国润滑油市场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第二大润滑油市场。
专家指出,经过十多年快速增长,我国润滑油行业即将步入分水岭,进入调整期。需求下滑和生产成本上涨,已引发我国润滑油市场的剧烈震荡。润滑油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相当一部分中小润滑油企业不得不转产甚至停产,进入休眠期。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及应用技术展览会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150家润滑油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机构的专家学者聚首北京,以论坛形式集中行业智慧,探讨行业发展良方,坚定对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信心。
这是整个润滑油行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的思变、求变的共同心声。
1、产业链:市场集中度之下的竞争法则
从全球润滑油市场格局来看,美孚、壳牌、长城等世界最大的15家润滑油生产商,占润滑油厂商总数的1%,却控制了超过60%的全球润滑油销量,可见市场集中度是整个润滑油行业的大势所趋。
虽然目前我国润滑油市场形成了以长城和昆仑为代表的“国企军团”、以美孚和壳牌为代表的“跨国军团”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的“民企军团”。看似三足鼎立,但长城、昆仑、壳牌和美孚等大型企业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市场集中度的趋势愈演愈烈,正在不断压缩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这意味着一批市场基础薄弱、投入有限、走低端路线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单一的润滑油专业企业的生存也将越来越艰难。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早在5年之前就准确地预见了中国润滑油市场的格局演变,而且洞察到行业产业链竞争的本质。
事实上,产业链竞争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关键,成为市场集中度之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则——尤其是在润滑油利润空间不断降低、相关行业技术演变以及市场竞争白热化等严峻形势下,无论是大型润滑油企业还是中小型润滑油企业,都无法忽略产业链竞争的重要性——从研发设计到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到物流配送、营销体系,都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得失。这也预示着润滑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将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基础油、添加剂等产业延伸,向下向营销渠道及与润滑油品相关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延伸。
2、品牌:企业的定海神针
很多润滑油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产品销量不错,企业却没有多少利润?为什么企业在经历一轮规模扩张之后,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当壳牌、美孚等国际一流企业占有50%的高端市场份额的时候,长城、昆仑两大国有品牌却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问题的根源在于品牌,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品牌是企业的定海神针。
以长城润滑油为例,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长城润滑油连续8年夺魁,稳居我国润滑油行业第一,且通过航天战略形成的“航天品质”,成为我国润滑油市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强势品牌”,促成长城在各行各业用户中广泛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成就了我国最大的润滑油生产企业的市场地位。
我国已成为全球润滑油市场的重地。目前,几乎所有国际石油公司都将自己的润滑油品牌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国际润滑油品牌云集,这给我国本土润滑油品牌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这就需要我国的润滑油品牌,不仅要在国内成为一流品牌,被消费者认可,而且还要积极走向海外,扩大在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成为世界级品牌。因此,我国润滑油企业的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3、技术掌控:紧随行业趋势同音共律
润滑油兼具工业品和消费品特征,所服务的对象既有大众化的市场需求,又有专项润滑的单一性和多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润滑油技术与各行各业同音共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目前,我国已踏上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且工业企业所采用的设备趋向大型化、精细化,也对润滑油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随着中国航空航天、高速铁路、远洋运输等领域高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与之相适应的润滑系统也需随之升级。这就需要我国润滑油企业提高自有技术掌控能力,开发相应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据了解,这种跨界合作的形式已成为我国润滑油行业重要的技术研发模式。长城润滑油通过跨界合作,与汽车、钢铁等行业的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为行业客户开发专项润滑油产品。这种合作模式让长城品牌在各行各业具有很强的技术竞争优势,形成强大的技术掌控力。比如在汽车行业,这种技术合作模式使得长城在车用油装车及服务用油市场占有65%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大型企业通过规模战、中小型企业通过价格战,成功挤压国际品牌,成为我国润滑油市场的主力军。在资源供应和成本压力下,速度、价格和规模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产业链竞争,寻求品牌和技术的双重突围,是我国润滑油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然路径,也是我国润滑油健康发展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