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车主对音响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选择合适的音响改装店家
现在读者对于音响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已经到了为汽车音响爱好者写下一系列升级专栏的时候了。汽车音响在最近十年进步非常快,但根本的观念则不会变,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灵感和一些感触。
长久以来汽车音响改装界作风非常保守,且由于消费者本身对音响认识不够,被音响店宰杀而仍沾沾自喜的消费者实在不胜枚举。店家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是从不听现场音乐会,不学乐器又不玩家用音响的学徒出身,在安装与木工方面确实有相当水平,但在调校方面就很缺乏有系统的训练过程。有位老前辈说过,花在汽车音响的钱有一半是浪费的,但问题是往往不知道浪费在哪里。
我个人觉得要提升国内汽车音响改装水平,唯有从提升消费者的水平做起,当消费者懂得够多时才有能力去要求店家。在美国,大多的消费模式是店家处于安装者的地位,消费者大多都能对自己的系统能有所规划,而后再向店家咨询系统的可行性与器材的选择。反观国内的环境非常恶劣,大多由总代理绑死店家。因此你到某家店就只会告诉你某品牌是世界极品,其它品牌弃之如敝屣,正因为这种不正常的市场结构使得消费者可以得到的信息非常不合理。
现在读者对于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也认为已经到了为汽车音响爱好者写下一系列升级专栏的时候了。汽车音响在最近的10年进步非常快,但根本的观念则不会变,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灵感和一些感触。
资料库:店家的选择
选择店家是音响升级的重要内容,好的店家不仅能让你对升级后的音响系统感到满意,还不会花费太多的冤枉钱。
你是系统的设计者;店家是安装者
你要先清楚自己所喜欢的音乐类型,所做出来的系统有什么要求,音色如何、定位如何,对低频的要求,对行李厢与车内内装的完整性要求程度等。把要求告诉店家,店家除了安装与调校外,在一开始的系统设计其实是最重要的。他可以告诉你什么器材会适合你,你大约要多少预算才能达到要求,如果预算不许可的话,一步一步为你安排升级的计划,既能让你感受到改善以保持你继续升级的动力;又可以保持升级的弹性。
选择店家时不要去单一品牌色太浓的店,以现今大多数店家的习惯,如果你去某一家器材的特约店,都会跟你说它们的器材是天下一品,其它的都差劲。然而那只是基于商业利益与欺负消费者不了解器材而已。器材也许真有好坏,但是到某一个层次以上就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非单纯质量而已。
店家的定位
如果你是只想改装主机与喇叭就停手的读者,卖场可能是个不错的去处,因为这些器材并不需要太大的调整,那里价格比较公开,卖场装的量多,对器材的熟悉度高,所以出错的机会不大,且内装的拆装又快又好。
至于某些常得奖的店家就可能会倾向装大套系统,但别被店家获奖的声势所震慑。你可以要求试听一下实装车,如果店家知道你是内行人而又肯让你试听,就表示他很有信心。如果你是自备器材安装,价位上又谈得拢的话应该不是问题,但是此时店家对器材熟悉的程度就非常重要了,对器材不熟悉的话根本就谈不上校调。
店家对器材规格的熟悉度
许多店家在装完器材后,并不会给消费者保证书与使用手册,查询单体的频率响应一问三不知;没错,单靠规格是不能完成校调,但对器材的数据与校调前准备如此梳忽,所谓专业程度可想而知。有时消费者购买重低音单体与音箱,店家言明均为美国原厂,但未附任何保证书,事后消费者发现音箱为国内制,箱内线粗制滥造,店家又说那是总代理的事,要消费者自己去找总代理,消费者自认倒霉想自己重做音箱,向店家索取单体参数,结果只要来一张型号的数据单,店家重施故技两手一摊说—他已经尽力了,他也被总代理骗了。我不知道这种店家在国内还有多少,而店主还以专业扬扬得意,又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汽车音响界传奇。
奉劝各位车友花钱时一定要拿使用手册与保证书,否则以后要自己校调还得摸索半天。
掂量店家实力N个小问题
如果你对汽车音响或家用音响已有一定的涉猎,你可以掂量店家的实力。如果各位读者有把去年的知音走廊读过一次的话,提出以下的问题都不困难。如果店家对以下的回答都令你满意,那么应该是找到一家够水平的店家了。
a.请问他如何估计系统所需的电流与保险丝的号数。
b.请问他前后音场的比例如何,做到重低音从前方来的要件是什么?
c.请问他重低音音箱的类型与优缺点。
d.请问它gain是做甚么的,如何调levelmatCh?
e.为什么频率响应平直的系统听起来为什么不好听。
f.请问他为什么高音单体要与中音单体距离30公分以内。
g.请问他如何排除噪音,如何从测试中鉴别出噪音的来源。
h.请问他做主动分音式系统时如何对付高音单体与中低音单体的效率不同的问题。
j.店家以什么为他调音的参考标准,他是不是常听现场音乐、它是否常听家用的音响,甚至他是否学音乐。
k.他是否知道车内环境对喇叭摆位的限制与他的对策。
l.最好店家有可以试听的环境,可以做切换的比较,这样可以让你有个底。
2013年11月17日
巨轮股份携手德国OPS参加DMP展会 展示世界和中国的新技术和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