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2020年覆盖全球 卓越品质服务世界
1月9日,受邀来兰出席兰州黄河(000929,股吧)母亲文化园项目发布会的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被誉为“北斗之父”的孙家栋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我国“北斗”远景目标。
记者:孙院士,您好!您是我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航天人都称您为“北斗之父”,您是否习惯这个称谓?
孙家栋:“北斗之父”这个称呼我实不敢当(哈哈),功劳是大家的,我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工作而已。
记者:“北斗”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从世界范围看,起步本来就晚,为什么还要提出“三步走”?
孙家栋:“三步走”主要考虑的是社会的需求和可行性。坦率地说,我国虽然早就对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有需求,但早期需求并没现在这么迫切,而且受限于技术、资金等因素,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经济和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我们才开始有能力去发展导航系统。在“北斗”以前,美国的GPS在我国导航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90%以上,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经济效益考虑,这都是重大隐患。2000年,我国有2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上天,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终于从无到有。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北斗”建设,首次开始批量研制生产,迈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路。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初期,我国的资金、人才等基础都很薄弱,很难“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北斗”系统第一步就是先建立一个“试验系统”,就像“东方红一号”的发射给我国航天技术打下基础,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队伍一样,第一步“试验”阶段,我们先行发射了3颗卫星,通过3颗卫星组网,验证整个系统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这既是为了摸索导航定位的基本技术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磨合出了一支队伍,包括高质量的空间研发生产人员和地面数据分析人员等,形成一条人才“产业链”。
记者:“北斗”导航“三步走”如何分解实施?
孙家栋:根据规划,我国将本着自主开发,兼容、渐进的原则,发展北斗导航系统。目前正在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一步目前已经完成。第二步,建设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前形成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第三步是计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一次发射了20多颗卫星,但之后摸索了10多年才真正使导航技术完善;俄罗斯一下子做得很大,但是卫星的寿命较短,在后一批卫星发射时,前一批卫星的寿命已经基本消耗完了,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建立卫星导航系统,本身就是大投资又高风险的事,我们要从中长期发展着眼,采取谨慎态度。但20年的跨度又显得过长,为满足这期间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北斗”要先实现对我国和周边地区的服务,然后向全球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