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轮胎视角下的中国F1大奖赛 轮胎品质决定赛场名次
轮胎“碎屑”:
倍耐力PZero硬胎和软胎为中国大奖赛指定使用轮胎,旨在实现至少两停的策略,这与倍耐力鼓励车手在赛道上和进维修区时进行超车的理念相符。
与前几年相比,加剧的轮胎磨损会导致橡胶碎屑在赛道上堆积,这些碎屑的大小各异,但形状、黏度与太妃糖相仿,重量平均在10克至20克左右。这些条状碎屑在温度升高时变软且有柔韧性,但冷却后则变硬,这也正是太妃糖的特点。F1赛场上总会有这些轮胎“碎屑”的身影,但倍耐力新款轮胎的特性意味着,比赛中产生的橡胶条通常要比又硬又圆的“碎屑”(之前大奖赛赛道上时有出现)更大、更软。
未经使用之前,每个F1轮胎大约8.5公斤重;经过一次进站的磨损后,轮胎重量会减轻1.5公斤。随着越来越多的进站,更多的橡胶碎屑会沉积在赛道上。
这种现象早就出现在F1赛场上,但在轮胎磨损最厉害的赛道上则更为明显,如马来西亚的雪邦赛道。倍耐力正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以减少之后比赛中该现象的发生,但赛道上的橡胶碎屑是轮胎磨损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并且这些碎屑对车手抑或观众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危害的。
总体上讲,中国站赛道的路况和天气都没有马来西亚站那般严苛,天气条件和澳洲站相似。这意味着与马来西亚大奖赛相比,轮胎磨损将会降低30%,且进站次数更少,为整场激动人心的比赛奠定了基础。
上海国际赛道:
上海国际赛道以快速直道和长弯道著称,为轮胎性能表现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赛道单圈长度为5.451公里,比赛路段表面平滑,总长为305.066公里,共56圈。第一个弯道处,弯角收缩,压力全部作用于赛车左前轮,而比赛刚开始时,左前轮处于冷却状态。随着弯道处半径的急速减小,空气动力抓地力骤减,重心转移到机械抓地力上。此时,车手会突感路况的复杂,迅速通过变档来加速,以每小时280公里的速度急速驶向赛道顶端。
T13弯道是整圈中最具挑战性的弯道,在这里,横向加速度施加于赛车左后轮,使其承受了通常情况下三倍的压力。随着弯道弧度继续收紧,轮胎某处会因压力而凹陷。
在大直道末端的狭窄发卡弯(T14弯道)处,车手须切换到1档并大力制动,在3秒内将830马力驱动下的高速急速降下。
接下来,轮胎配方就成为获胜的关键,它能够在最后几处弯道时为赛车提供最强的抓地力,最后以全马力冲击起(终)点线。
倍耐力赛事运动总监Paul Hembery表示: “虽然一些观众认为倍耐力轮胎让比赛变得过于激烈,我们也不想让他们失望,但我们依旧期待上海站再次上演激动人心的比赛。如若你现在正在观看一场大奖赛,所有车队都采用一停策略,那么你将会错过比赛中一些极为重要的东西,千真万确!马来西亚雪邦赛道比赛期间,当各车队呈现了各自的比赛策略之后,最后的10圈比赛的确震慑人心,精彩纷呈,但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不承受丝毫损伤的。在马来西亚站,我们就看到了轮胎磨损留下的橡胶颗粒。伴随轮胎的磨损,赛道上出现轮胎“碎屑”是不可避免的,这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精彩的比赛。轮胎总归要磨损退化的,以往的比赛都是如此。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各车队的利益服务,并为接下来的比赛积极寻找降低轮胎磨损速度的方法。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们最基本的信念:我们要把比赛交到车手们的手中,他们才是比赛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