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反政策损害大 美国轮胎订单减少
时下,美国商务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对中国制造的乘用车轮胎和轻型卡车轮胎展开“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美国曾经对中国制造的轮胎“特保”案。“双反”和“特保”,哪一个危害更大?
“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美国专门为中国轮胎炮制的所谓特保案源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在2009年4月20日的申请。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在已有进口关税(3.4%至 4%)的基础上,对中国乘用车轮胎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税率不等的特别关税。
同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第一年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关税,第三年加征25%关税。中国就这起“轮胎特保案”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美国。
2010年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驳回中国对美国向中国乘用车轮胎和轻卡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申诉。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败诉。有关专家指出:“美国一手炮制的轮胎特保案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国际贸易争端案例。”
“特保”实施之前,中国轮胎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至美国市场,占美国市场消费量的17%。美国“特保”导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数量一度下降超过60%,直接造成中国轮胎产业12%的产能过剩。因此,中国近10万人失去就业机会。
美国有多家轮胎企业在中国建有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所产轮胎占中国出口至美国轮胎的三分之二。美国限制进口中国轮胎,直接给这些美资企业造成损失。美国为所谓保护“5000个就业岗位”对中国轮胎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仅仅限制了中国轮胎向美国出口,却没有阻止其他国家轮胎向美国销售,没有提升美国轮胎行业就业人数,反而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损害了美国国内消费者利益。
“特保”导致美国轮胎市场平均价格上涨10%至20%。美国知名研究机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专题报告披露:“实施特保措施3年,美国轮胎行业仅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美国消费者额外支出费用超过11亿美元,美国零售业为此损失3700多个就业岗位。”
2012年美国“轮胎特保案”到期失效后,中国对美国出口轮胎数量大幅反弹。201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轮胎数量达5080万条。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至美国轮胎数量同比增长24.6%。
2014年8月6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这次‘双反’最突出的特点是时间长。轮胎特保案3年高关税到期就结束了,‘双反’5年一次复审。此前的非公路用轮胎‘双反’案就是典型例证,从2007年立案至今已经长达7年之久。”
另外,美国这次“双反”还有两大特点:涉案金额大。轮胎特保案涉案金额21亿美元。这次“双反”涉案金额是33亿多美元。这是中国轮胎行业遭受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国际贸易摩擦。制裁力度大。轮胎特保案最高加征关税税率是35%。美国这次“双反”申请者指控的倾销幅度高达60.15%,补贴幅度为 25.73%,前所未有。
记者调查得知,从美国“双反”消息传出至今,来自美国的轮胎订单不断减少。如果美国对中国轮胎“双反”案成立,那么,中国涉案产品根本无法出口至美国,中国相当一批轮胎品牌将永远消失在美国市场,将影响中国轮胎产业近百万名工人就业。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美国 “双反”很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比如,前不久,中国遭遇光伏“双反”,美国牵头,欧盟、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紧随其后,纷纷效仿。又比如,欧盟执行 “轮胎标签法”,中东不少国家如法炮制,在2013年对中国轮胎产品设置环保、噪声等门槛。
中国不少中小轮胎企业凭侥幸心理,坚持低价竞争策略,放弃美国 市场,躲避“双反”打击,试图依托新兴市场寻求长治久安,却忽略了美国“双反”引起连锁反应的可能性。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美国这次“双反”得逞,那么,其损人不利己的程度将远远超过“特保”。
2013年11月19日
源根润滑油董事长一行赴美路博润公司交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