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汽车坐垫市场混乱不堪 行业发展秩序亟待规范
早在2012年,媒体就曝光了不少关于汽车坐垫市场存在的问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黑心棉、甲醛超标、粉尘颗粒等,一再强调劣质汽车坐垫存在的巨大危害性:易引起全身过敏,皮肤感染,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妇,因其基础免疫状况不好,更容易成为受害人群。
事实上,随着汽车坐垫市场的不断壮大,此类问题非但没有被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似乎出现一种“厚积薄发”阵势,2014年7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道》栏目对汽车坐垫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报道,此举在业内及整个汽车后市场再次引起不小的反响。
报道中,披露了一些汽车坐垫企业为压缩坐垫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将原本使用纯棉纱制成的棉芯被低价、劣质的“黑心棉”、“塑料”、“纸绳”等代替。据了解,市场上销售的棉纱至少两万元一吨,即便是经过漂染回收再利用的棉纱(俗称“大白”),也要八千多一吨,而一吨此类劣质化纤材料只要两三千,如此悬殊的差价,让这些企业昧起商业最起码的良心,罔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制假贩假。不仅用材随意,加工工艺的不当也给坐垫带来潜在的使用安全隐患,其中,汽车坐垫底部的复合工艺就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按照行业正规的加工工艺,坐垫底部复合是需要使用火焰复合设备才能完成的,这样才能保证坐垫底部的柔软熨帖,以及最重要的——保证坐垫环保无味!而这些黑心商家则是直接采用胶水粘合。我们知道,车内空间本就狭小密闭,加上劣质坐垫挥发的各种刺激性有毒物质,不难想象,如果车主选用这类坐垫,无异于把自己扔在了垃圾厂里。
在尼罗河看来,这次媒体对行业黑幕的曝光,对汽车坐垫生产企业而言,不仅是一次唤起高度重视的警钟,更是一次正视消费者的机遇。
不能否认,当前仍有消费者觉得汽车坐垫无外乎是一个“垫屁股的垫子”,管它纯棉还是黑心棉,能坐就行,买坐垫时别的不看,只图便宜,也正是消费者的这种“纵容”,让那些无良企业产生源源不断的制造制假贩假动力,一再压低生产成本,恶性竞争。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正是这个道理。借此机会,尼罗河希望广大消费者能辨清真相,改进认知,不能只图便宜,不顾产品品质,毕竟这是关乎自身健康与否的大事。同时,希望那些无良企业不要再被眼前利益蒙蔽双眼,安全取材、规范生产,为市场提供健康的坐垫产品。回想当初的“毒奶粉”曾害了多少孩子,被伤害孩子的背后又是多少无辜的家庭?!试想如果自家的孩子被这些劣质产品伤害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痛?更何况,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一味的压缩成本,降低价格是不可能长久,最关键的还是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这才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诚然,我们希望企业商家都能自律,扛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然而,在现实的利益面前,社会责任显得那么苍白。尽管在2013年9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针对编织类汽车坐垫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816——2013。标准中对编制坐垫的“纤维含量、甲醛、阻燃性能、面料起球性能、PH值、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致癌物)、异味、卫生”等十几项参数都做了具体的规范要求。河南省尼罗河实业有限公司作为起草单位之一,一直践行此项标准,来确保“尼罗河”的每一款坐垫的健康与环保。放眼到全国,这份标准却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几乎很难对河南以外的省市具有行政效力,行业乱象依然肆虐。在这里,尼罗河衷心希望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能尽快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约束力的法律标准来规范整个汽车坐垫市场;同时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严厉监管!!真正让汽车坐垫行业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
2013年8月3日
我国轮胎产业喷井式发展中应突破哪些“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