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一面”的国产品牌 汽车音响改造在中国
在中秋之夜,相信许多朋友过中秋的方法都和M记一样:除了和家人吃饭吃月饼之外,还在电视机前守了一整晚,完完整整地看完了《中国好声音》的总决赛。然而当坚持看完了一整晚的“在广告中插播比赛”、终于等到最终结果出炉时,M记的第一反应却是多少感到有点失望:在众多水平优秀、风格鲜明的选手中最终能夺冠的,竟然是一把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元素相对缺乏的“寻常好声音”。事实上M记过去对吴莫愁也算不上有太大的好感,然而当她和梁博一同站在最终的PK台时,M记在感情上还是倾向于希望是她、而不是梁博成为“中国好声音”的代表,就正如M记的一位朋友在微博上的评论一样:“宁要妖女,不要路人甲”——毕竟,吴莫愁的声音即便另类,但至起码和其他许多出色的学员一样,有着很鲜明的个性和自我风格;而梁博的声音则更多让人感觉犹如白开水般,水准不俗却无甚特点,而这其实就是多年来大众对于“中国歌手”很传统的印象。
我们需要怎样的“中国好声音”?至起码的,首先应该是特色鲜明、不应该如“路人甲”般千人一面——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作为电视观众对选秀节目选手的期盼,作为音响行业的从业员,我们其实也应该理解到:消费者们对于我们的音响产品,其实也有着相同的期望。
无论是在家庭音响领域还是我们熟悉的汽车音响领域,对于“美国声”、“德国声”、“丹麦声”、“日本声”等概念,无论是资深的发烧友、还是尚处在入门级别的菜鸟,相信都是耳熟能详。的确,在世人的心目中,当“音响”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则不同产地的音响,都会如绘画、音乐等其他类型的“文化”一样,有着各自不同的“流派”、以及各自鲜明的“流派”风格特点。
然而,当谈到中国本土品牌的音响风格时,我们往往就会发现,无论我们如何挖空心思去组织词句,实际上我们都无法为我们的国产品牌,概括出一个具体准确的风格特点、无法为所谓“中国声”所代表的风格,如“美国声”、“德国声”一样,给出一个很清晰、很诱人的定义。实际上,单从汽车音响行业而言,纵观我们的国产本土品牌,若论及风格,从微观角度而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甚至同一个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风格特色都称得上天壤之别;然而从宏观角度而言,国产品牌之间则更接近于“千人一面”,在品牌定位上几乎都是走着雷同的“高性价比”路线,而在音色风格上则极少有所注重、有所标榜,甚至M记本身接触过的多家国产品牌,更是刻意希望淡化乃至避而不谈自己品牌在声音风格上有什么突出的风格,而是尽力希望让人感觉自己的品牌在风格上是“面面俱到”——而原因,其实只是因为品牌负责人很主观地担心:如果自己的品牌被人认为是属于哪一种风格的产品,会导致其他口味的顾客的流失。
其实我们都很明白,即便是公认的世界级品牌,在风格上都不可能做到满足各种口味的需求,而这也正是“美国声”、“德国声”乃至各种“品牌声”之所以会诞生、并且各自吸引了众多粉丝的根本原因;而国内品牌在风格定位上强求“面面俱到”、害怕“突出个性”的观念,最终其实只会导致品牌自身“缺乏性格”、“毫无菱角”,而不同的国产品牌之间,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随着市面上涌现出来的国产品牌越来越多,国产品牌的同质化也随之而越来越严重。事实上时至今日,所谓“国产品牌”无论各自起的牌子名称有多大不同,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它们都还只是同一样东西:价格便宜、质量尚可、但品牌毫无名气、因此也不能够把品牌拿出来向其他人显摆的国产货。因而,如果非要我们对“中国声”进行一个定义,对上面这句话再进行一个概括:“性价比ok、音色也没什么特点”,大概就是我们现在能够总结出的关于“中国声”的最好写照。
如何摆脱千人一面的“同质化噩梦”、如何告别“只有性价比”的单调的品牌特质、如何真正树立让大家喜闻乐见的“中国声”形象,M记认为,第一步应该做的,就是鼓励我们的国产本土品牌抛弃过往“宁可泯然众人,不愿个性张扬”的品牌定位思维,真正打造出几个不仅仅只懂得靠性价比竞争、同时还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同时在声音特色上也有着自己鲜明主张的国产品牌。
实际上,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很难强求所有的国产品牌,在声音特色上都隶属于一种风格之下,然而如果我们每一家的国产品牌,都能够建立起自己鲜明的声音风格特点,我们也必定可以在世界上,唱响广受世人欢迎的“百家争鸣、个性洋溢”的“中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