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是轮胎第一出口市场,不能放弃只能生变
“欧盟是中国轮胎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山东轮胎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出口额的40%,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轻言放弃。”
欧盟标签法即将实行,对中国轮胎业是个巨大的考验,但中国轮胎业不能轻言放弃,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
2011年,全省轮胎出口额达到了78.34亿元,比2010年增长54.06%,全省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的轮胎企业达到11家。玲珑集团以8.45亿元的出口额成为国内轮胎出口额最大的企业。出口成为中国轮胎业掘金的另一重要阵地。
不能放弃,只能生变。“‘十二五’期间,山东乃至全国轮胎的发展方向都将是绿色环保,以燃油能耗低、噪音小、抗湿滑性能好、环境污染小为特征的绿色轮胎,将成为我国轮胎产业未来发展的主线。目前,国家正在起草绿色轮胎的标准。”张洪民说。
张洪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欧盟标签法的实施对中国轮胎业是个好事。“欧盟标签法的实施,对于轮胎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提高了产品的技术门槛,增加生产成本;机遇是有助于全省轮胎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模式,规范和提升全省轮胎发展水平。
目前企业的创新大都停留在适应性创新层面上,多数企业只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市场准入而进行必须的技术创新,而不是为了引导市场消费潮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行的超越性创新。因此,从积极的意义理解,欧盟标签法的实施,有助于企业产品档次的提升和技术创新研究。”
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轮胎总产量达4.2亿条,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目前轮胎产业还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由于关键技术不过关,性能达不到,高级轿车、载重车、越野车等轮胎更多是青睐外国,50%以上的轮胎从国外进口。
三角轮胎董事长丁玉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中国轮胎产业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和生产能力的简单复制,过度依赖资金、能源的投入以及靠密集的劳动力进行规模扩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中低端产能扩充过快,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将高端市场作为进军的目标。”
2013年10月19日
宁波组织召开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