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
当前用品:
 

橡胶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轮胎行业走势向好

 所属分类:轮胎  2013-9-11 15:01:04  推荐指数:

  宏观经济发展较快

  展望明年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增长速度,是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关切的重要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经济增长比较脆弱,复苏动力不强。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将有所复苏,增长速度在3.6%左右。中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增长动力有所增强,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同作用,将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预计明年我国GDP增速在8.1%左右。

  从国际因素来看,首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使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促进制造业发展,提振消费信心。随着外部需求的增加,我国出口增长将逐步回升。

  其次,全球制造业周期企稳,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总体有所改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回升态势。因此,据预计,全球经济将会逐步复苏,增长幅度有所提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政府采取的“稳增长”刺激措施发生效应,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和房地产市场回稳,投资增长幅度提高,将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央行继续实施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同时,通过数量型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消费逆市上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渐次增大,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将有所提高。

  第四是工业经济企稳趋好,行业回升态势正在形成,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预计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在11%左右,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所上升。

  汽车产业低速增长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呈微增长态势,全年产销量预计超过19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产业经济研究表明,汽车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根据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处于周期性调整的恢复阶段,市场需求逐步增加,增长速度将由微增长进入低增长。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有所回暖,进入低增长轨道,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将达2000万辆,增长速度在5%—6%。

  根据全球汽车市场的历史分析,经过高增长之后,市场会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持续时间约为10年。从保有量来说,目前我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为86辆左右,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未来汽车产销增速将重回10%以上。

  中国还处于现代化中期,工业化将继续推进。城市化是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城市化率仅有51.3%,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使城区建筑面积不断扩大,有利于汽车市场增速逐步回升。

  此外,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宏观经济增速密切相关。预计2013年中国GDP将保持8.1%左右的增速。在宏观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将有所回暖,汽车产销增长5%—6%是可以预期的。

  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车市会有所回暖,我国汽车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型卡车具有拉动作用;汽车刚性需求释放,乘用车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轮胎行业走势向好

  轮胎行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汽车产业发展和公路客货运输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增长速度的小幅回升,汽车产业的低速增长,公路客货运输业务逐步上升,2013年,轮胎行业生产经营前景总体趋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据业内专家预测,明年全国轮胎产量约4.96亿条,同比增长6%。其中,子午胎产量约为4.45亿条,同比增长8%,子午化率为89%。

  市场需求回升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条。

  首先,从配套市场来看,随着汽车产业由微增长到低速增长,产销量不断提升,轮胎配套需求将会有所增加。

  其次,从替换市场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小福回升,汽车保有量将不断增加,公路货运量、客运量以及公路货物周转量都会大大上升,这些因素都将拉动替换市场需求。

  第三,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国际汽车产业的有所回升,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影响消除,国际市场需求将呈上升态势,轮胎出口将有所增加。

  轮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洲债务危机、外部经济环境及国际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其次,国际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幅度和外贸出口成本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国内经济的企稳、反弹的力度和持续的时间仍有不确定性;

  最后,企业订单增加、产能有效释放与库存产品消化还有不确定性。

  对此,轮胎行业的运行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努力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逐步使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重视营销渠道建设,积极发展终端网络,提升营销渠道优势,开拓国内销售市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同时,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客户价值,促进产品销售,拉动生产发展。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企业产品组合,增强产品竞争优势。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势。

  实施品牌拉动战略,加快自主品牌培育,逐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竞争力,进而拉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

  还应抓住行业整合机遇,推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低成本地进行产能扩张,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坚持贸易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发展新兴市场,开拓东盟市场。利用外贸出口的优惠政策,努力扩大轮胎出口,缓解内销市场的压力。

  开发节能环保的“绿色轮胎”,加快“绿色轮胎”的产业化,促进“绿色轮胎”上市,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同时,实现“绿色制造”,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要建立天然橡胶共同稳定基金,形成稳定的天然橡胶价格机制。无论轮胎制造商,还是橡胶供应商,都不希望天然橡胶的价格大起大落。轮胎企业应联合起来,进行天然橡胶的收储,抑制天然橡胶价格,维持然橡胶市场的稳定。

  橡胶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天然橡胶的供需情况与价格走势备受市场关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连续回落,轮胎产销增速放缓,致使天然橡胶供大于求,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年均价格同比跌幅超过25%。

  从供需基本面看,2012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为1038.8万吨,同比增长3.6%。而市场需求却有所减少。因此,国际橡胶研究组织宣称,因欧债危机恶化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全球天然橡胶需求量持续走低。明年天然橡胶价格将因供应过剩而继续走低。

  从市场需求层面看,一方面,我国经济重回复苏轨道,GDP增长速度约为8.1%,回升幅度不高,对天然橡胶市场需求影响不会过大。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产业低速增长,轮胎行业产能释放受到影响,且产成品库存较高,对天然橡胶的市场需求偏弱。

  受进口价格较低以及下游产业需求疲软影响,无论是青岛保税区的天然橡胶库存爆满,还是上海期交所的天然橡胶持续增加,高企的库存需要数月时间逐步消化。

  此外,轮胎企业重视自主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原材料配方,推进轮胎的轻量化,降低天然橡胶的使用比例,进而减少天然橡胶的市场需求。

  从市场供给层面看,随着产胶国种植面积扩大,橡胶收割期逐步到来,天然橡胶产量将逐步增加。即使受到气候影响,但从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供给与需求是大致平衡的。

  虽然天然橡胶主要生产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达成协议,减少30万吨天然橡胶的出口量,以缓解橡胶价格下跌的趋势。但他们仍然上调了天然橡胶产量、出口和消费量的预期。

  还有就是,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是具有替代性的。随着合成橡胶的产能扩张,替代使用不断增加,相对来说,这也导致天然橡胶供给增加。

  影响天然橡胶价格走势与水平的因素,可总结为五个方面。

  供求关系是影响橡胶市场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因素来看,天然橡胶的供大于求,对其市场价格构成较大的下行压力。

  生产成本是影响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从这方面来看,天然橡胶的生产成本变动不大,维持在17500元/吨左右,对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合成橡胶的供给及价格水平,对天然橡胶市场价格存在影响。这个影响因素,对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构成下行压力。

  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市场流动性增加,对天然橡胶市场价格的影响稍大,对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具有支撑作用。

  此外,橡胶主产区库存、青岛保税区库存和上海期交所库存的释放,都会使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受到一定影响。

  综合起来分析,天然橡胶供求关系将在2013年延续供大于求的走势,市场价格总体偏弱,价格水平趋向稳定,预计在23500元/吨上下波动。

2013年8月28日

纳米轮胎上市后预计年节油400万吨
      记者2012年3月12日获悉,由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类课题——轮胎高性能化用纳米弹性体复合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已获通过,并开发出新型节油安全轮胎。装配这种新型纳米轮胎,小轿车油耗可比现有的普通子午轮胎降低约5%。目前,这种节油轮胎已进入量产阶段,不久将上市销售。   “智能”轮胎:年节油400万吨   2012年3月12日,油价上涨窗口再次打开,连连上涨的油价让有车一族总是闹心。“开车是方便,但油价实在伤不起。”家住天通苑的市民董先生自驾车上班,平均每天油费就要5...查看全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