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DVD导航
当前用品:
 

汽车电子导航产品深陷“大而不专”的黑洞

 所属分类:GPS/DVD导航  2013-10-10 13:07:09  推荐指数: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汽车用品市场大型展会大约有40场。如果加上各地区性的展会,将达到100场,无怪乎出现行家抱怨“三日一展会,五日一邀请”的尴尬局面。

  另一边,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确让人“刮目相看”,2011年国内整车销量下跌环境,汽车用品行业也保持15%-20%的高速增长,单汽车氙气灯一项目,每月市场需求达400万套;加上秋冬两季季节性产品、内销出口,每个展会的存在似乎都有他们的目的。

  近两年,汽车后市场展会越来越多,影响力、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2006年以前,汽车后市场展会还像一颗待放的花,当时华南广州永福路一带多担 纲“集散地”和“展示地”的角色。2008-2010年是展会经济急速发展的三年,北京上海、广州、郑州都形成了行业展会中心地,厂家、商家共赢,当时 很多南北偏远的经销商不远千里看展会:“看到很多功能、款式特新的产品,比我们那里至少先进了三年。”他们认为,能在展会上看到新产品,并拿到新产品到地 区卖,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而厂家呢?当时行业不成熟,竞争者远比今天少,利润空间大,自然乐意把展会作为联系商家的核心,甚至当时有厂家说,只要牢牢抓住 春、秋两展,今年的业绩也达成三分之二,可见,2008-2010年是展会的“黄金三年”。

  可惜好景不长,2012年汽车后市场展会经济门面依然热闹,但骨子里“底气不足”的隐忧却渐渐浮现。展会三项最重要功能:展示、交流、学习,目前展会三项“项目”俱全,但意义却渐行渐远,这要从目前厂商、经销商、展会举办方三方角力开始说起。

  现状:四重困境阻碍展会发展

  困境一:展会盲目扩张

  汽车后市场大中型展会是一年一展,频率没有变,但地区性展会如“雨后春笋”冒起了很多;换句话说,展会的辐射能力有所减弱,以华南地区为例,广 州、深圳是汽车后市场的集散地,很多厂商都看重开在家门口的展会,所以这一地区的展会经济特别“红火”,以汽车用品、汽车改装、汽车电子、汽车零配件为主 题的展会一年约10个;业界用5年的时间,令展会的数量扩张十倍,但在相同的时间内,市场只扩张了3倍,不同展会之间竞争激烈,到最后损失的还是参展双 方。

  “以前参加一个展会,平均找到10-15家高意向的经销商,可能一年的订单都在一个月内完成,现在多个展会下来,高意向买家难寻找,做生意还是 靠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展会主要是扩大品牌魅力。”一位厂家市场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每个展会的影响力在缩小的同时,又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展会文 化”沉淀,正式盲目扩张的恶果。

  困境二:参展成本高与产出不均的矛盾

  展会效益如何?相信是每个参展企业最重视的问题,也是阻碍展会发展的难题,这种背景和结果,归根究底还是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行。

  对大企业而言,展会最新产品、同时是暗自比拼的舞台;小企业依赖展会签单,寻找代理商……是参展的目的;诚然,在成本把控越来越严格的今天,每 参加一个展会,“入场费”似乎让企业犹疑:人力、搭建、安排买家住宿需要成本,相当于未展出已经投入了资金,展会反响好即可,不好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 中型汽车电子企业参展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场展会下来,包括展台搭建、工作人员住宿、招待买家等开销成本大概40-50万,“主要是展示产品和联络买家,签 单的机会并不多……现在是一年两展,耗费人力、物力很大,我们正在需求展会的代替者。”

  大型展会除了拼知名度,还要拼地理位置,所在的城市交通是 否发达,是否某区域的后市场中心,辐射区域及全国的影响力够不够;要拼“人气”旺不旺,高意向买家来不来等问题;大型的展会现在想方设法加大“人气”的投 入,提供买家展会期间的住宿、展会同期举办论坛聚拢人气、联合企业举办展会签订特价……但看来收效不大,买家只选择口碑较好、展期较短的展会“一逛”,主 要目的是“看”,签订合作的意向不高。

  近年大企业逐渐青睐自己举办的中小型品牌宣传推广活动,与展会性质有点类似,效果更为有效;有实力的企业自己邀请经销商、4S店代表到工厂参观 (例如华阳、德赛西威),或分别到重点区域展开推广活动(例如路畅等);这种中小型的参观评价及区域性的经销代理会议,企业直接面对高意向群体,一来宣传 了自己的品牌,二来促进合作的几率更高,相信这些活动未来受企业关注度会更高。

  困境三:寻觅展会代替品

  无论远近,厂家参展需要成本,经销商看展逛展也需要成本,这种成本一样包括时间和金钱成本。

  “如果每年观展都只是看与去年一样的产品,那么看展的需求就没那么高涨了。”一位山东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他做了汽车导航5年时间,目前跟一家二 线品牌合作,产品性价比在行业里素有口碑;他已经有2年没去广州、上海的展会了,目前比较关注郑州、北京两展会,“郑州算是中原地区的集散地,而且离家也 近,北京的展会也有选择性的去,一年两展我觉得差不多了,关键是我感觉展会的内容都差不多,新产品更多是厂商嚼头的意味;市场目前同质化的程度很高,也很 想代理新的产品,但产品很难寻找,车联网、安全类产品还要时间的沉积。”

  以车载DVD导航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200多家品牌,80%陷入一种“同质化”泥潭当中,北斗、3G车载网络应用、车联网后台支持等新“概 念”炒得很热,成品很少,真正能运用的更少,“安卓系统”车机相对是渠道最关注的新产品,但现在争论更多的是,安卓系统会死机吗?碎片化的应用贴近车主行 车需求吗?……给人赋予“大变革”的安卓系统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产品呢?在真正理解车主需求上,产品的换代显得“青黄不接”,也难怪同质化阴霾困扰展会。

  再者,不少经销商表示,现在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宣传很发达,足不出户就知道行业信息;近两年在“渠道透明化”上,媒体应记一功,4-5年前媒体 发布的消息更多是单向的,侧重美化厂家形象上,现在变得立体化,从产品质量、品牌维护、价格升跌、企业正负面新闻都可以找到;虽然说媒介宣传不能百分百代 替展会,但是70%的展会信息可以代替,而且信息是可积累的。

  困境四:深陷“大而不专”的黑洞

  这也是展会规模盲目扩张导致的恶果,动辄300多平米的单展面积,而没有形成展会的特色,让参展企业吃不消的同时,也让买家逛展十分疲惫。

  300多平方的单展面积,意味着什么?展台大面积没有转化成高含金量;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背景下,除了展示新产品、企业文化,多出来的近100平方面积需要做什么好呢?舞台表演?车模抢镜?不可否认这些是企业营销的嚼头与手段,有效运用能深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但100多平方的密集式表演放在专业展会上,是否会有喧宾夺主之虞?

  展会不够“专业”的问题,也受到诸多诟病,比方说,汽车电子企业在展会里担纲的角色越来越重,占汽车用品展企业的数量、成交金额也越来越高,但 汽车点子从来没有自己的专业展会,汽车电子专业买家要混在熙熙攘攘的用品买家里寻找心仪的目标,而汽车电子企业在一片羊剪绒坐垫企业里“被围观”,没有成 型的市场氛围,买家也逼在圈外看热闹。

  声音:展会贵精不贵多

  我们不禁反思,汽车后市场真的需要那么多展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汽车电子行业来说,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展会?首先我们要明确,展会的“交易、交流、学习”等三项功能是最核心的,如同展会的三驾马车,是拉动展会经济的动力和凝聚力。

  “交易”永远是展会的首要目的,对大企业而言,展会展示最新产品,同时是暗自比拼的舞台;中小企业则在借助舞台展示性价比产品,吸引经销商、4S店合作签单。诚然,各地能清晰自身定位的展会稀缺,大多数展会成为“展品广告”、“展品市场”,既突出坐垫、防爆膜、养护产品,又突出车载导航、汽车改装等环节,导致“产品泛滥”,既让参展商无所适从,也逼着买家“看热闹”。

  近两年,汽车用品市场的成熟与发展,大大超越了以往几年的速度,汽车用品市场品类更多、各产品功能更专更具个性,直接决定了汽车用品展会专业化;但车内用品、车载电子共凑一起的展览现象,其笼统性不能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唯有专业展会,才能创造更高的交易。

  “交流”,展会一向是参展商、经销商双方交流渠道,目前很多买家都奔着与同行交流的目的而来,可惜失望而归的大有人在。归根结底,是展会主办方 没有担当起连结厂商、渠道、行业专家的重任。尤其是业内高端人士的要求,地域性的后市场交流面不广,大型展会缺乏深入交流的途径,使行业人员缺乏沟通的渠 道。

  “学习”,提升自我的需求,展会担纲一个教育的功能,厂家如何“营销”?经销商如何“学习”?汽车电子市场以由以往粗放式密集劳动生产开始转化 成科技、专业的买方市场,厂家制造的差异化电子产品,经销商怎么卖才有更合理的利润呢?怎样在发展迅速的市场下,寻找适合企业的营销?通过展会搭建的互信 平台,让渠道合作共赢,也许是展会未来五年间的重任之一。

  目前种种困境,归根究底在于单一的展会思路,在于为“展”而“展”,而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文化积淀。汽车电子后市场很需要一场展会,但创新必不可少;市场有空间承载展会,但必定是最能“突出文化特色”、最能引领行业的展会。

  展望:形成独有文化沉积的汽车电子展会

  正是在汽车电子专业展匮乏,行业期盼整合资源展会的背景下,2012深圳国际汽车电子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深圳展”)应运而生。深圳展是国内 第一个汽车电子市场的专业展览会,自2011年诞生至今,以后起之秀的“深圳速度”得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商家等的重视。

  既然是专业的汽车电子市场展览会,她包涵的内容又能否满足业界的需求呢?一个令厂家、买家经销商、4S店、媒介甚至终端车主都满意的展会,应如上述所言,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对照深圳展,“交易、交流、学习、传播”等四维理念将令她成为行业最具规模的智能汽车电子展。

  “交易”

  正如上文所述,“交易”永远是展会生存的第一要务。深圳展前期开展大量工作,确保展会期间的交易能最大化。

  对买家而言,本届深圳展会将搭建一个品牌效应平台,而不是简单无序的产品大展示广告,突破业内大而不专的怪圈;去年三天展会期间共吸引30000多名买家看展;今年通过前期展会传播及大全中华行的邀请,得到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理商、4S店采购部门的重视;预计展会覆盖100000人;去年备受买家青睐的“万人团购区”,将再一次展示具性价比的汽车电子产品,为买家提供更多集中采购的优惠。

  对厂商而言,深圳位于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汽车电子行业的中心,据统计显示,在深圳、东莞、惠州生产厂家占汽电企业总数的70%,路畅、欧华、索菱 等一线品牌总部在深圳,而且比邻广州永福路汽车后市场集散地的优势,“家门口”的展会降低了参展、看展成本,企业资源将得到最大程度优化。去年展会面积 1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386家,今年预计展会面积3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约500家,会场分有核心品牌馆、新能源汽车电子未来馆、万人团购区等 主题区域,深化汽车电子文化传播。

  “交流”

  回顾2011深圳展,得到政府支持和行业协会的支持是展会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年展会将继续担纲交流的桥梁,为企业与买家、企业与企业、买家与买 家之间建立起互动平台。2012深圳展将由慧聪汽车电子网牵头,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深圳汽车电子协会强强联合,邀请政府领导、协会领导、专家学者、移 动通信运营商、汽车集团、4S店集团、车机生产厂商、TSP服务运营商等共同参与盛会;目前业内关心的北斗导航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未来发展议题,届时 将有高端论坛及主题展示,让与会者共同探讨。

  仍记得去年与展会同时举办的车联网论坛,邀请了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新闻媒介共同探讨车联网盈利模式,至今仍掀起不少余波;2012年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成为各界焦点,虽然行业已有北斗导航产品推出,但迄今没有一行业高端论坛涉及该范围,“理论为用”出现暂时性的空白,显然北斗民用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北斗怎样跟GPS竞争?北斗能否跟车联网融合?这些行业各界关心的话题,深圳展期间将会举行北斗导航高端论坛,邀请政府领导、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企 业高管等业界人士参与会议,共话北斗导航市场未来发展。

  “学习”

  如果说“交流”是展会各方人员自发的需求,那么“学习”的需求是主办方带动而生的;体现展会的内在功能,不为“展”而“展”,更多是关注与会各 方的内在需求。如今汽车电子行业已渐渐摆脱产品技术含量低、营销单拼价格的粗放型发展时代;随着“怎么卖?如何卖得好?如何为消费者服务?”等现代管理理念深入行业,这背景下产生的展会“学习”功能显得尤其重要。

  据了解,与本届展会同期举办的“千人企业培训”活动将会成为亮点,旨在通过高端培训,提升经销商的管理、销售等能力;会场举办的“产品鉴赏会”、“参观核心企业品牌馆”、“优秀经销商展示”、“车联网大赛”等10场以上企业活动。

  “传播”

  一个展会展览时间往往只得3-5天,效果通常短促,而新型展会的概念,应该是“永不落幕”的专业展。

  深圳展从去年便首次引入网络展览会的概念,展会三天的盛况永远定格在网络上;网站里有专属企业的展位,产品、活动等各项资料齐备,使展会也具有电子商务的功能。强势的媒体宣传也是亮点之一;去年大众媒 体、行业媒体共有334篇主题报道深圳展,采访企业60余家,媒体转载报道2351次,今年在此基础上,展会主办方将会在深圳交通台FM106.2以及私 家车FM94.2等车主密集的大众媒体投放广告,覆盖19万终端消费车主;同时在汽配城、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做宣传工作,预计战略合作媒体达172家。

  对一个展会来说,只顾及短暂盈利和交易,而不追求行业发展共同的长久利益,那么其发展会因为自设的条框而阻碍进步;而对2012深圳国际汽车电 子产品展览会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塑造汽车电子行业未来的重则;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双肩扛着媒体的使命感,为这个行业打造一个多赢的平台,也是每个慧 聪汽车电子人的理想

2013年7月24日

TMC实时交通路况/支持语音播报 佳明1375T导航测试
    今日笔者从广东Garmin(佳明)总代理杰汉电子科技了解到,这款Garmin nuvi1375T热销,降400还送礼品,价格只需1580元。绝对是性价比超值,有兴趣的不妨到了解一下。 ▲Garmin(佳明)1375T ▲Garmin(佳明)1375T ▲Garmin(佳明)1375T   1375T在外观设计方面彰显了知名品牌的细致做工,该机配备了4.3吋液晶显示器,前面板采用了黑色钢琴烤漆工艺,十分显档次,后背壳则选用了黑色防滑仿皮材料,经过精细处理后此款产品的外观非常细腻,而且手感颇...查看全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