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系统结束“独霸”时代 “北斗”点亮强国路灯
所属分类:GPS/DVD导航
2013-10-11 0:02:06 推荐指数:
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到如今,我国成为继美、俄部署GPS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家,把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和日本的“准天顶”系统甩在了身后。
对于我国来说,拥有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十分迫切且重要。
受制于人的滋味从来都不好受。我国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在使用美国GPS系统,但无法获得高精度服务的授权,还不时受到中断服务、篡改信息数据等骚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套自主、精确的卫星导航系统“保驾护航”。数据显示,北斗系统今年底将达到10米精度,系统完全建成后,精度可达厘米级,不仅兼容GPS系统还独有多种功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已应用于渔业、水文、气象等行业,以及交通监测、汽车导航、地图定位等民用领域。
在卫星导航市场中,各国都有着巨大的需求,我国更有分一杯羹的实力。过去我国一直依赖GPS系统,大笔钱让美国人独赚实在不划算。据权威预测,北斗系统带动的卫星导航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将形成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链,全球组网后,效益将更为可观。我国承诺向全世界开放北斗系统,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无异于多了一种物美价廉又安全可靠的选择,GPS系统“独霸”的时代也将就此结束。
从国防安全角度来看,北斗系统更为我国国防安全提供了三项独立自主的功能保障。
一是“导航”功能。“北斗”可为我国的航天器、航空器、精确制导武器等提供导航服务。例如,加装在导弹制导系统下的北斗复合制导系统,能够实时修正惯性制导系统的误差,确保导弹“指哪打哪”。假如使用的是GPS系统,美国可以在战时关闭该系统,或增加干扰源,让导弹无法命中目标。
二是“定位”功能。军队行动需要实时了解掌握自己和友军的位置,便于协同或联合对目标发起攻击;弹道导弹发射前也需要标定发射点和目标点的坐标信息。这些都是“北斗”能快速提供的重要军事情报。
三是“通信”功能。这也是“北斗”的创新点。尤其是我军在各类通信手段中断或被破坏时,借助北斗系统双向短信息发送接收功能,能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汶川大地震后,灾区通信受到重创,北斗系统为救灾部队获取灾区信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北斗系统既定的“试验系统-区域组网-全球组网”的“三步走”战略,目前只完成了前两步,与GPS系统在定位精度、应用范围、终端配套等方面也还有一定技术差距,需在实际应用中迎头赶上。加之美国一直对北斗系统不怀好意,甚至有美国军方高层曾扬言在关键时刻摧毁北斗系统。“北斗”面临着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工作持久性及抗打击能力等难题。但无论如何,“北斗”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眼明灯”,必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照亮我国的强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