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空气净化器分析 清楚目的对症下药
室外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逐渐增多,车内空气也同样令人担忧。由于汽车内饰皮质和塑料的大量使用,致使甲醛等致癌污染物频频超标。
一时间,号称能“杀菌、除醛、吸尘、去味”全方位净化车内空气的车载空气净化器成为市场新宠。车载空气净化器大行其道,但当真如宣传所说的那么灵光吗?
种类多 差价明显
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商店的专柜中,车载空气净化器都被摆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高效除甲醛”、“纳米过滤”、“负氧离子”、“轻松HOLD住PM2.5”等广告宣传语随处可见。一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车载空气净化器的产品销量就不断攀升,而一些除醛、吸尘等功能较为齐全的产品,甚至已断货。
在车载空气净化器热销的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一些高端车型同样开始在“空气净化”功能上下功夫。不仅奥迪A6、A8,英菲尼迪等豪华品牌车型上配备了负氧离子发生器,新凯美瑞、东风雪铁龙等品牌车型也都搭载了各自相应的空气净化系统。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此热销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价格却是千差万别。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大型汽车维修用品店里,一款包装简易、外形酷似点烟器的“圆筒式仪器”仅售价60元。在另一家大型汽车用品批发店内,一款号称具有出口欧盟顶级认证的同类产品,也只需80元。而当记者来到某品牌4S店内时,一款带有车内健康空气指示灯,宣称可在9分钟内有效净化车内空气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售价竟高达1500元。
净化效果令人生疑
功能多样、品种繁多、价差较大,是车载空气净化器市场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那么在高调宣传的背后,产品质量又是否名副其实呢?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看到,那些只有几十元的车载空气净化器,有些不仅没有配套说明书,甚至连厂址、厂家都没有,所谓的“除醛”、“去味”、“降低PM2.5”功能更是全凭销售人员口说、消费者空想。而售价几百甚至上千元的中高价位产品,虽显得更加正规和权威,但其“降低甚至是消除车内PM2.5”的真实效果又不免让人心生疑虑。
据南开大学环科院空气质量研究专家冯银厂教授介绍,目前市面上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从技术原理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滤网进行吸附达到净化作用,另一类则是通过负氧离子对毒素进行化学分解。而相关实验表明,即便通过负氧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是相对更有效的净化方法,但其效果也并不明显。
冯银厂表示,那些低端的车载空气净化器,最多只能清除车内的甲醛或是有机化学气体,其标榜的“清除PM2.5颗粒物”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由于PM2.5不仅包括0.3微米的灰尘,还包括0.1、0.2微米的颗粒物,对其他一些中高端产品来说,即便能将前者过滤掉,但在流通、开放的环境中也并不能轻易清除0.1、0.2微米的颗粒,其净化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强制国标尚处“真空”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介绍,目前我国主要针对车载空气净化器的质量标准尚未正式出台,而目前整个空气净化器市场参照的标准主要是推荐性国标《空气净化器》(GB/T18801-2008)。该标准在检测中只要求检测空气净化器1小时之内的净化效果,同时规定对净化效率标注的是其前后浓度之差。而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则是采用“洁净空气量和额定风量比值”的算法,前后两种净化效率计算结果的差异很大。
曾参与推荐性国标《空气净化器》制定工作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戴自祝教授也告诉记者,空气净化器并不在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名单之内,不需要进行功能性认证。而且除了计算方法有所差异,现行空气净化器标准对洁净空气量、适用面积及特定空气成分测定等也都没有明确规定。同时,生产厂家所标注的空气清洁效率均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或许并不能达到厂家所说的效果。
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只有破除了这一国家标准的“真空”,才能真正实现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
只买对的 不选贵的
虽说如今绝大多数车载空气净化器并不能完全达到“净化”的目的,但在目前车内空气质量堪忧的状况下,为自己的爱车选择一款相对放心的车载空气净化器,还是有必要的。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胡玢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购买车载空气净化产品时,首先应弄清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只选贵的,而应选对的。“是为解决新车异味,还是为了清除有机化合物污染,还是单纯只为过滤可吸入颗粒物,先清楚目的,再对症下药。假如是想降低车内PM2.5,应选用滤网式;为解决新车异味和化学污染,则应考虑活性炭或负氧离子装置。”
戴自祝最后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车载空气净化器时,应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同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产品有没有权威鉴定证书以及说明书,不能光听商家的宣传而花了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