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儿创业故事 打造汽车坐垫驰名商标
“这些都是编制汽车坐垫等饰品的原料,纺好以后由代理加工点的人交给编织户,编好、检验合格了进行统一回收、包装,我再负责联系客户、运输、销售。”说话的史祥彦是一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80后”小伙儿,看起来说话办事极为利索,短短几句就概括出了工作主要内容,“现在我这边有14个代理加工点,成了400多名在家里编织坐垫的‘soho族’的老板。”说完,他带记者看厂房另一边放着的一摞摞编织好的坐垫,并讲起他的创业故事。
1981年出生的史祥彦曾考上天津理工大学,但由于某些原因辍学,之后他便背井离乡,到天津、苏州、济南等地打工。因为只拿到了高中文凭,所以只是做一些简单、出力的工种。后来,他到浙江省台州市一家汽车饰品公司做起了销售。
“在跑业务、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我发现汽车坐垫的市场需求量大,利润比较高,而且自己积累了一些比较稳定的客户。再加上在外面几年东奔西走,很辛苦也很孤单,于是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史祥彦说,当时他问客户,要是我自己生产这些产品,你们会不会购买?客户的回答是: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你的供货能便宜10块钱就会要。他悄悄地计算了一下成本和南北运输费用,发现达到这个要求还有利润空间,于是2006年他辞掉工作返回家乡,将想法变成了现实。
“创业启动资金很少,只有15万元,周转很困难。”史祥彦回忆起刚开始创业时的困难,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07年,有次他只身到台州黄岩进材料,并租了一辆大货车运回来。但刚走没多久,司机就以送到城前镇而不是邹城市为由,要求多加500块钱,否则就卸下货不走了。
“几十公里的路,加那么多钱当然舍不得,而且所有地方都精打细算、特别节省,钱都用来买材料了。”他说,当时原材料放在路边,真的不知该怎么办,“愁得想哭”。恰好,一辆车牌号是“鲁H”打头的货车经过,司机下车问路之际,史祥彦鼓起勇气问这辆“济宁车”能不能帮他运货。在外遇老乡格外亲,司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而且到家后只收了1000元,远少于之前的司机要的4000元。“在外面遇到这么好心的老乡不容易,到现在我们还一直合作,产品运到山西、黑龙江的,都找他。”
史祥彦的产品质量好、种类全,设计跟得上潮流,还有手编按摩坐垫等“稀罕货”,所以销路广,如今年销售额过千万元。但让他最高兴的,是为4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这其中不乏和他一样曾经在外的打工者。“以前我在南方打工,特别挂念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如今在家编坐垫,能照顾家人,收入也不比在外地少。”同村村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史祥彦说,“汽车编织坐垫这个行业,还没有著名的品牌。我的想法就是做品牌,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