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坐垫/座套
当前用品:
 

座椅、地胶等产生异味 车内空气污染需强化管理

 所属分类:汽车坐垫/座套  2013-7-18 9:37:36  推荐指数:
近年来,汽车快速进入广大家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随之而来的车内空气污染也时时困扰着购车一族。那么,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究竟应该由谁来管呢?
    专家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强制标准,相关部门也应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进行空气质量抽检、发布,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情况享有知情权。
    ■购车者只能等异味自然挥发?
    新车有异味,身处其中会不会招来病患
    为了出行方便,今年3月份,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民王女士花10多万元购买了一款新车,但让她郁闷的是,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车内还是有异味儿,并且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车内的味道好像越来越大了。“我是过敏体质,只要有异味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现在我上下班多是乘坐公交车,车子都快成摆设了。”明明家中有车,却不能使用,这让王女士感到十分苦恼。
    其实,车内空气污染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记者采访的多位车主都表示有过和王女士一样的烦恼。
    “我刚买完车之后发现车内也有很重的味道,知道可能存在甲醛超标,所以每次开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开窗放味儿。”已经买车一年多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他的嗓子一直不舒服,还一个劲儿干咳。“为了对付车内异味儿,到现在我的车内还摆放着香瓶。”
    对于新车有异味的现象,石家庄市几家汽车4S店的服务人员回答说:“新车有异味是普遍现象,等车开过一段时间以后,味道自然就减小或者没有了!”一家某品牌汽车4S店的服务人员进一步介绍说,发出异味的一般是汽车内饰,如座椅、地胶、密封条等,或者是来自车辆生产所需的稀释剂、胶水及涂料等。“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在车内放置空气清新剂、车用香水或者竹炭包等方法来消除。”这名服务人员同时表示,新车有异味不是质量问题,只有汽车出现非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时,销售商才会考虑对汽车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等措施。
    目前,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车时,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汽车品牌、性能、外观和价格等因素上,而往往会忽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此外,由于消费者看到的展车一般都是停放了一段时间,再加上经销商的适当处理,气味也会比新车小不少。
    ■为何难觅权威检测机构?
    检测条件高,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新车在3~6个月内仍然留有浓重异味,或者驾车人有熏眼睛、呼吸不畅甚至头晕的感觉,应及时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以便尽快发现和清除车内污染源,否则容易给身体造成慢性伤害。”采访中,石家庄市一家医院呼吸内科的李医生如是说。
    今年3月,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开始实施。《指南》对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要求进行了规定。
    “《指南》的相关规定只能用作参照,它并不具有强制性,对车企的约束力相对较弱。如果真的出现了纠纷,我们通过什么依据来维权?”,不少市民都表示了这样的担忧。与此同时,由于缺少专门针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的权威机构,消费者要想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还有一定难度。
    通过网络搜索石家庄市可以做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机构,发现大部分机构都是针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的。
    为了做进一步的了解,拨通了一家检测机构的咨询电话,机构负责人说,他们公司目前只具有检测室内空气的资质。但同时他也提出,如果客户愿意,也可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标准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但有些检测项目,如《指南》中提到的乙醛、丙烯醛等指标还无法检测。其他国家要求的汽车检测环境,如专门的密封仓等设施同样也不具备。即使给消费者出具报告,人们若据此进行维权,汽车销售商可能也不会承认这份报告的权威性。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检测车内空气质量所需的条件较高,比如,需要有单独的车间等,而且投入也会较大,但目前的市场需求还未达到一定的量,所以对于建立这样的检测机构还少有人问津。目前,河北省还没有具备这种能力的检测机构。
    ■制定强制标准有无必要?
    纠纷渐多,亟需强制性规范保护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日渐增多,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作为依据,有关部门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既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保护,也无法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加以约束。
    对此,河北省消协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在购买新车时,除详细了解车辆性能、售后服务外,还要特别关注车内空气质量。消费者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向销售顾问咨询相关厂家的具体情况,因为很多厂家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也是非常重视的;其次,在选择车内装饰材料时,也要防止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座套垫、胶粘剂等进入车内,并在购车后的前几个月多通风,使车内有害物质尽快挥发;再有,要避免后备箱成为车内异味儿的来源。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通过立法予以强制,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有力的标准,也会促使很多汽车生产厂家更加重视如何避免由汽车内饰材料所带来的空气污染等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那样,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情况享有更多知情权。
    近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表示,将尽快在全国推广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达标标识工作,消费者可以根据标识选择车内空气质量达标的汽车。据悉,我国年内还将建立“中国车内环境监测网”官方网站,逐步发布全国各个品牌整车数据公示。无疑,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2013年9月21日

深圳6月中旬启动“礼让斑马线” 望交通更安全顺畅
    记者王成波车辆在斑马线不礼让行人,将可能被电子眼抓拍了。深圳交警昨日表示,首套“拒不礼让行人”违法自动抓拍系统已经安装到福田区新洲路众孚小学路段斑马线,目前正在试运行,将在6月中旬启用执法,并将逐步在各区未安装红绿灯的过街斑马线上安装运行。   按深圳市有关规定,车辆不礼让斑马线将被罚款500元并记3分。昨日,深圳市交警局在全市设立400余个查处组,查处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775宗。   去年,深圳启动“礼让斑马线”活动以及查处行人闯红灯等行为。“我们仍然发现在未设红绿灯的斑马线路段,遇行人...查看全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