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轮胎翻新规划产量仅为1500万条远远低于废旧胎实际产量
所属分类:轮胎
2013-8-8 9:27:36 推荐指数:
按规划,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1000万辆,保有量为6200万,相应的轮胎产量为5亿条,其中钢丝胎体的载重子午胎(可多次翻新的)就有4800多万条。届时,我国的翻胎规划产量仅为1500万条(现产量为1000万条/年,翻新率严重不足),翻胎发展,远远赶不上新胎,主要受翻胎机械的制约。
现实与差距
我国的翻胎产量,从2002年才开始增长并提速,年增产能200万条,同期,新胎产量还减去出口年增2000万条,相差10倍之多。为什么?国产胎体可翻性差,翻胎胎源不足,产能仅用到15%,每年可翻胎体增加还不足100万条。时至今日,国内还没有一家轮胎厂,敢于像米其林那样,公开承诺最少翻新3次。故翻胎上水平首先应从新胎抓起,也就是从源头做起。
近年来,由于冷翻法(预硫化胎面)与热翻法(模压硫化)相比,工艺装备简单价廉,且翻胎里程高于后者,大大吸引了国内外的个体投资者(包括已致富了的农民),纷杂无序的新建了诸多(上不了规模)翻胎厂,估计能有上千家,仅2005年就增加生产线不下200条。2006年超过250条,多数不带胎面生产。其中,国产化设备已占一半多,所需的预硫化胎面,2005年进口2200T,不包括外商在大陆生产的5000T,国产的大约8000T。国内的翻胎机械,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水平,不仅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不高,且人工控制,质量无法保障,尤其是检测手段,几乎等于零。如磨胎机,即便是现进口的电子仿行磨胎机,也无精确仿形和到位控制,致使对变了形的胎体靠磨削也无法矫正。况且,一旦磨到钢丝(破坏表面镀铜层),即造成后续无法粘接修补。再如,修补与成型机,包括上中垫胶和贴胎面,仍已手工为主。国外已上多年的自动挤出热贴,至今无一引进,更何谈消化吸收?再说胎面,国内只有矩形条状一种,且也只是单胶。其挤出成型,也简单地照搬斜交胎面生产。尤其是热板模压硫化,仿照新胎硫化体系,压力偏低,温度欠佳。最成问题的是胎面胶混炼,至今仍然沿用翻斗式捏炼机,对全钢子午胎来说,混炼胶硬度不达标,白碳黑及不溶性硫磺很少用到,碳黑及配合剂都分散不均匀,更缺乏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难怪进口班达克的胎面卖28元/公斤,国产的才17元/公斤,差距就在技术与装备。
当前,一哄而上的预硫化翻胎,其生产装备主要分胎体打磨、修补成型与硫化3大块。若不包括胎面生产,其进口价格200万元左右一套,国产价格才约50万元。期间,最大的弊端,是没有翻前与翻后的检测手段,若如此继续放任发展,用不了多久,好不容易被用户认可的翻新胎,必然被重新打入冷宫,又会回到从前,频繁补胎,没人敢用。如此下去,翻胎业必死无疑。为此,建议对翻新胎也进行强制性3C认证。欧盟新出台的翻胎标准其质量指标与新胎相同或相近。起码应该要求任何大小翻胎厂,都必须进行翻后充压检测,以便消除炸胎隐患。检测压力不达标者不能出厂。至于翻前检测,上与不上,可由己自便。充压检测是不计过程,只看结果。翻前隐患漏检,翻后只能报废。损失当然自负,故翻新胎充压检测,必须如压力容器打压试验一样,一票否决权。
遗憾的是:翻胎充压检验机,至今国内无人生产,进口价格昂贵,没有几家拥有。其实,消化吸收并不难,创新设计也能干,能者一看便会,只差隔行隔山,没人介入而已。若把新胎动平衡机的冲压范围增大,加上压力显示与记录系统,还可一机两用,既测压又测动平衡。要抓市场先机,这才是机不可失。全国近千家翻胎厂,充压检测一旦被列为市场准入条件,淘汰一半厂家也有500台市场份额。那么,利润过亿绝对没问题。今年7月1日开始欧盟对其进口的产品,限制铝、汞、镉、六价铬超标,美国及时供应橡胶制品重金属检测仪,50万元一台,仅江浙地区就销售几百台。若翻新胎出口欧洲,亦需检测的。此外,为确保翻胎持续发展,笔者还建议:按全国布局,就近建立几个胎面生产厂,用上专用密炼机(包括上下辅机),如益阳橡机的90E或160E,再加上混连胶质量检测控制系统,并按所翻胎型专配混连胶,配上胎面专用挤出生产线,可按胎型设计机头口型,可单胶也可复合,可挤胎冠也可连带胎肩。配置两面同时操作的天平式专用平板(取代受力不平衡的鄂式平板),并可提温提压,按不同配方,寻求硫化最佳。预硫化翻胎,好坏关键在胎面。不要追求小而全,创品牌,上规模,可办连锁店。美国班达克的经验,可以借鉴。
现实与差距
我国的翻胎产量,从2002年才开始增长并提速,年增产能200万条,同期,新胎产量还减去出口年增2000万条,相差10倍之多。为什么?国产胎体可翻性差,翻胎胎源不足,产能仅用到15%,每年可翻胎体增加还不足100万条。时至今日,国内还没有一家轮胎厂,敢于像米其林那样,公开承诺最少翻新3次。故翻胎上水平首先应从新胎抓起,也就是从源头做起。
近年来,由于冷翻法(预硫化胎面)与热翻法(模压硫化)相比,工艺装备简单价廉,且翻胎里程高于后者,大大吸引了国内外的个体投资者(包括已致富了的农民),纷杂无序的新建了诸多(上不了规模)翻胎厂,估计能有上千家,仅2005年就增加生产线不下200条。2006年超过250条,多数不带胎面生产。其中,国产化设备已占一半多,所需的预硫化胎面,2005年进口2200T,不包括外商在大陆生产的5000T,国产的大约8000T。国内的翻胎机械,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水平,不仅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不高,且人工控制,质量无法保障,尤其是检测手段,几乎等于零。如磨胎机,即便是现进口的电子仿行磨胎机,也无精确仿形和到位控制,致使对变了形的胎体靠磨削也无法矫正。况且,一旦磨到钢丝(破坏表面镀铜层),即造成后续无法粘接修补。再如,修补与成型机,包括上中垫胶和贴胎面,仍已手工为主。国外已上多年的自动挤出热贴,至今无一引进,更何谈消化吸收?再说胎面,国内只有矩形条状一种,且也只是单胶。其挤出成型,也简单地照搬斜交胎面生产。尤其是热板模压硫化,仿照新胎硫化体系,压力偏低,温度欠佳。最成问题的是胎面胶混炼,至今仍然沿用翻斗式捏炼机,对全钢子午胎来说,混炼胶硬度不达标,白碳黑及不溶性硫磺很少用到,碳黑及配合剂都分散不均匀,更缺乏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难怪进口班达克的胎面卖28元/公斤,国产的才17元/公斤,差距就在技术与装备。
当前,一哄而上的预硫化翻胎,其生产装备主要分胎体打磨、修补成型与硫化3大块。若不包括胎面生产,其进口价格200万元左右一套,国产价格才约50万元。期间,最大的弊端,是没有翻前与翻后的检测手段,若如此继续放任发展,用不了多久,好不容易被用户认可的翻新胎,必然被重新打入冷宫,又会回到从前,频繁补胎,没人敢用。如此下去,翻胎业必死无疑。为此,建议对翻新胎也进行强制性3C认证。欧盟新出台的翻胎标准其质量指标与新胎相同或相近。起码应该要求任何大小翻胎厂,都必须进行翻后充压检测,以便消除炸胎隐患。检测压力不达标者不能出厂。至于翻前检测,上与不上,可由己自便。充压检测是不计过程,只看结果。翻前隐患漏检,翻后只能报废。损失当然自负,故翻新胎充压检测,必须如压力容器打压试验一样,一票否决权。
遗憾的是:翻胎充压检验机,至今国内无人生产,进口价格昂贵,没有几家拥有。其实,消化吸收并不难,创新设计也能干,能者一看便会,只差隔行隔山,没人介入而已。若把新胎动平衡机的冲压范围增大,加上压力显示与记录系统,还可一机两用,既测压又测动平衡。要抓市场先机,这才是机不可失。全国近千家翻胎厂,充压检测一旦被列为市场准入条件,淘汰一半厂家也有500台市场份额。那么,利润过亿绝对没问题。今年7月1日开始欧盟对其进口的产品,限制铝、汞、镉、六价铬超标,美国及时供应橡胶制品重金属检测仪,50万元一台,仅江浙地区就销售几百台。若翻新胎出口欧洲,亦需检测的。此外,为确保翻胎持续发展,笔者还建议:按全国布局,就近建立几个胎面生产厂,用上专用密炼机(包括上下辅机),如益阳橡机的90E或160E,再加上混连胶质量检测控制系统,并按所翻胎型专配混连胶,配上胎面专用挤出生产线,可按胎型设计机头口型,可单胶也可复合,可挤胎冠也可连带胎肩。配置两面同时操作的天平式专用平板(取代受力不平衡的鄂式平板),并可提温提压,按不同配方,寻求硫化最佳。预硫化翻胎,好坏关键在胎面。不要追求小而全,创品牌,上规模,可办连锁店。美国班达克的经验,可以借鉴。
2013年6月26日
零成本升级声控导航 声控导航普及的最大元凶 电子阅读器在智能电子还没有大规模举军入侵国内之前风光无限,主要因为电子阅读还没有普及,电子阅读器成为一个奇货可居的新兴产品。汉王,曾经在电子阅读器行业中风头无量的企业,标榜还原真实的纸质阅读感,并长期占据国内电子阅读器销售榜榜首。 尽管汉王在电子阅读器行业中仍独占鳌头,但是于最近公布的2012年业绩报告中显示,汉王营收总收入同比下降了22.36%。汉王此前已经连续亏损8个季度,甚至在上一年年底不得不出售了全资子公司汉王智通。由此,不少权威人士认为,汉王的市场份额已经被苹果ipad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