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的事业网
上世纪初,米其林、邓禄普以及固特异已经在汽车轮子上“做文章”很久了,并且将触角渐渐地伸到了日本国内。可当时,石桥正二郎还在帮他老爸经营成衣铺。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这种在当时刚刚流行的“新鲜玩意”有什么交集。 石桥正二郎:袜业巨头 1906年3月,年仅17岁、毕业于日本久留米商业学校的石桥正二郎,和兄长重太郎一起继承了父亲名为“SIMA屋”的成衣铺。 1907年年末,由于兄长重太郎应召入伍,“SIMA屋”的一切经营事务交由正二郎负责。这时,他决定改变当时项目杂多带来的订单应对效率低的局面,将“SIMA屋”的事业转向实施“布袜专项”。 同时,正二郎下决心改变当时无休无薪的“徒弟制度”,而是把徒弟作为工匠来对待,并发放薪水,同时缩短工作时间,将每月的1号和15号定为休息日。这对当时的商家来讲是很大的变革。而向父亲的汇报也是在全部实施之后进行的,为此他受到了痛责。 然而,“SIMA屋”变为专产布袜后,生产量逐渐增加。到1909年,日产量已经由1906年前的280双上升到700双。当时正二郎20岁。后来,他又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均一价格制”、更换商标为“ASAHI布袜”以及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等。这些动作均开了当时的先河,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1918年6月,正二郎同哥哥一同成立了“日本布袜株式会社”,哥哥任社长,正二郎任专务董事,资本金100万日元。从企业规模来看,石桥正二郎的企业已具备了业界领军者的风范。 转型:工业报国 创立日本布袜公司后不久,该企业就遭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不景气,而且预计这一市场不会一下子转好。于是,正二郎和哥哥一起考虑用新产品来打破困境。 1929年,邓禄普、米其林、固特异这些轮胎品牌早已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技术和经营都相对成熟,并且牢牢地掌控着日本轮胎市场。而这一年,石桥正二郎刚刚开始着手开发汽车轮胎。 1930年,石桥正二郎接替兄长就任日本布袜公司社长。当天,面对所有管理干部,正二郎在社长就任致词中谈道了要转型做轮胎的原因。 他当时说:“现在,日本每年在轮胎上的消费大概是3000万日元。这些费用全部都进了外国人的口袋。如果将来这一数字达到5000万日元甚至1亿日元,并且全部被外国人占有的话,这就成了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作为公司的新产业,这并不是我们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出于为整个国家考虑、将来要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 在这样的理想下,正二郎将其在轮胎行业的创业精神定为“工业报国”。接下来,他在日本布袜公司设立轮胎部,正式开始了汽车轮胎的试制。” 最初,所有人都没有轮胎制作的知识和经验,只有依靠同机器一起进口来的10余页的说明书进行试制。在经历了艰苦的努力之后,终于在1930年4月9日下午4点完成了第一条汽车轮胎的制作。这不仅是普利司通的第一条轮胎,也是日本第一条纯国产轮胎。 1931年,“普利司通轮胎株式会社”正式成立。公司名是由初始就预见了此产业将面向国际市场的正二郎,以自己的姓氏——“石桥”的英文发音得来的。为了便于朗朗上口,正二郎将“stone bridge”改成了“bridge stone”。这也是普利司通轮胎又叫“石桥”的原因。 此后,普利司通的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世界闻名的轮胎制造厂商之一。 普利司通的事业网 目前,普利司通株式会社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销售区域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设有48家轮胎工厂,182家轮胎相关、化工及其他工厂,而且拥有东京(日)、阿克伦(美)、罗马(意)、无锡(中)四家技术开发中心。 此外,其还在世界各地设有轮胎性能实验场,根据各市场的不同情况和条件进行对轮胎性能评价等实验工作。而且,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到碳黑、纤维等制造轮胎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都由该集团内企业进行生产。 普利司通的事业网络不仅限在产品开发和生产领域,在销售方面,其也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与地域结合密切、覆盖广泛的销售网络。普利司通的直销店在日本约有700家,在北美约有2.3万家以上。除直销店,该公司在全球还有数十万家的轮胎销售店。 普利司通的多元化事业起源已久,可追溯到轮胎制造刚刚开始的1930年代。今天,这个集团的事业已发展到了包括汽车用品、工业用品、化工产品、建筑用品、电子器材用的零部件、材料、体育用品,以及自行车等多个方面。并且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业所创造的价值,已占据了集团整体销售额的的四分之一。 |
2013年10月6日
分析LED市场发展现状 价格竞争开始转型性价比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