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改装误区 切勿盲目追求大尺寸
所属分类:轮胎
2013-9-3 16:45:16 推荐指数:
轮胎,好比一辆车的鞋子。挑选一双合适的鞋子,才能跑得快走得稳。一辆行驶性能出色的汽车,除了拥有强劲的动力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与之平衡配合,改装更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汽车上最为重要的部分--轮胎。
我们都知道,没有轮胎,车就没法行驶,而轮胎的性能也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性能。在世界顶级赛事如F1或WRC中,大家会经常看到不同品牌的“轮胎大战”,或不同车队的“轮胎战术”,往往轮胎的使用成为了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可见轮胎对于车辆性能表现的重要性。不同的轮胎也具有不同的特性,轮胎厂通过不同的橡胶配方与轮胎花纹设计等制造出不同特性的轮胎产品。
对于民用车改装来说,轮胎也是最基础与最常见的改装项目,而不少车主在对爱车轮胎进行改装时往往一味追求大、宽的尺寸,而忽略了轮胎的其他重要参数,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轮胎改装上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希望对打算改装轮胎的朋友有所帮助。
轮胎改装误区:
● 误区一:越宽越好,盲目追求大尺寸
对于打算提升爱车行驶性能的车主来说,改装轮胎时通常都会在尺寸上进行升级,选用更宽的轮胎与更低的扁平比来配合大轮圈。加大轮胎的接地面积可以提高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使制动、弯道性能得到提高。而低扁平比的轮胎可以减少因轮胎变形对操控性产生的影响,使操控反应更加直接、灵敏。
只不过凡事都要适度,改装也不例外,提高轮胎的抓地性能不光需要在尺寸上进行升级,就像前面所说的,轮胎的橡胶配方与花纹设计同样是影响抓地性能的关键因素。打个比方,同样一辆车,赛车专用热熔胎可以达到的性能是用再宽的街胎(民用型号)也无法比拟的。一味的加大尺寸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过宽的轮胎还会蹭到沙板,或影响到悬挂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安全隐患。
另外,如果车辆的动力系统没有经过大幅度改装,使用抓地性能过强的轮胎,反而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弯道灵活性等。首先轮胎的直径要尽可能的与原厂尺寸相同,最大差距也不能超过3%。对于动力与悬挂系统未经大幅度改装的车而言,通常3厘米的宽度增加已属上限,而考虑到日常路况的复杂多样性,扁平比不应低于35,否则很有可能会损伤轮圈、悬挂系统甚至增加爆胎的风险。
以我们比较熟悉的1.5升飞度为例,原厂轮胎尺寸为175/65 R15,在动力系统与悬挂系统未经改装的情况下,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飞度轮胎的改装尺寸上限应为205/35 R18,此时轮胎直径与原厂型号有1.2%的偏差,属合理范围。不过相信留意过轮胎的朋友都会发现,205/35 R18这种尺寸的轮胎实在太奇怪了,在市面上很难找到。而且18寸轮圈无疑会增加簧下质量(当然昂贵的锻造轮圈有可能会更轻),对于马力本身就不大的飞度来说会形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将轮圈减小一号,这时轮胎的尺寸应变为205/45 R17,直径偏差为1.3%,也属合理范围。
近年来HellaFlush风格改装正在席卷全球,这种改装会在轮胎与轮圈的搭配上绞尽脑汁,利用非常宽的轮圈搭配窄轮胎将胎壁撑开,营造出夸张的视觉效果,并以不合理的外倾角设定来营造出齐边效果(车轮与翼子板尽可能小的空隙),但这种改装会使车失去了应有的行驶性能,甚至是危险的。变形的胎壁改变了受力方向,令轮胎处于超负荷状态,这大大增加了爆胎的几率,国内外因这种改装导致爆胎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同时过大的外倾角导致轮胎偏磨,使轮胎的寿命急剧缩短,并且丧失应有的抓地性能。当然我们需要承认,存在的即是合理的,HellaFlush正是用这种不合理搭配与设定,玩出了独特的改装风潮。但对于日常用车来说,我们还是不予推荐。
● 误区二:大牌子等于高性能
相信这是改装轮胎时最常见的现象,不少车主都存在大牌产品就等于高性能的观念,其实通常越是大品牌,所生产的轮胎款式就越多。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普利司通、米其林这样的品牌,下至微型小客车,上至F1赛车都有对应的产品,即便是专门为轿车开发设计的轮胎,每个品牌也都有针对不同用户、不同车型的各系列产品,有的注重舒适性、有的注重抓地性能(干地、湿地、冰雪路面同样有细分型号)、有的注重耐用性、有的只是价格便宜。所以在选择轮胎时,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对症下药。简单说就是选对轮胎系列与型号比品牌更为重要。当然有着丰富赛车经验的品牌往往在运动型轮胎的性能上更胜一筹。
举个例子,上面图片中是佳通一款专为漂移运动设计的运动型轮胎,而右边是米其林一款畅销的舒适型轿车轮胎,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没有任何贬低与与赞美这两个品牌的意思。只是就知名度而言,米其林有绝对的优势,但如果只看这两款轮胎产品的运动性能,米其林的ENERGY MXV8轮胎就逊色很多了。所以在选择轮胎时,一定要把轮胎的设计特性与款式放在首位,品牌放在其次考虑。不存在某品牌的轮胎就一定擅长运动,或某品牌的轮胎一定更舒适的说法,因为每个品牌的轮胎都有不同定位的产品。
● 误区三:只注重干地性能,忽略复杂多变的实际路况
大部分车型在出厂时配套的轮胎都是兼顾了耐用性、舒适性和对各种气候与路面的适应性等多方面考虑之后的选择。因为对很多车来说,既要能跑平坦的高速公路,也可以应付崎岖不平的乡村小路,更不能被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所难倒。对于在普通道路行驶的车主来说,选择轮胎时如果只注重轮胎的干地抓地性能甚至是使用花纹极少的半热熔胎(又称R胎),虽然可以换来极为出色的运动性能,但极端的设计会让其他性能大减,甚至是无法应付日常使用的需求。
所以对于打算一款轮胎全年使用的车主来说,即便抛开耐用性与价格这种实际问题,偏竞技型取向的轮胎,如优科豪马A050、邓禄普03G这样的R胎也不适合全天候使用,尽管它们的干地性能极其出色。
而像普利司通的搏天族(Potenza)系列、米其林PILOT SPORT系列、倍耐力P Zero系列等这一类型的街胎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轮胎既有着不错的抓地性能,并且在耐用性、排水性与舒适性上又不会表现的过于极端,所以这些系列的街胎也经常被用在原厂超级跑车上,另外这种轮胎的价格也不至于太过离谱。
总结:性能好的轮胎对车辆的操控性能与安全性能有着好的影响,但盲目追求单方面突出的性能表现(过大、过宽、过软等),会带来比原厂轮胎更坏的效果,就像在刹车改装误区篇里说的一样,汽车改装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杜绝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的发生。只有均衡的对车辆进行提升,才能得到最好效果。
我们都知道,没有轮胎,车就没法行驶,而轮胎的性能也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性能。在世界顶级赛事如F1或WRC中,大家会经常看到不同品牌的“轮胎大战”,或不同车队的“轮胎战术”,往往轮胎的使用成为了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可见轮胎对于车辆性能表现的重要性。不同的轮胎也具有不同的特性,轮胎厂通过不同的橡胶配方与轮胎花纹设计等制造出不同特性的轮胎产品。
对于民用车改装来说,轮胎也是最基础与最常见的改装项目,而不少车主在对爱车轮胎进行改装时往往一味追求大、宽的尺寸,而忽略了轮胎的其他重要参数,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轮胎改装上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希望对打算改装轮胎的朋友有所帮助。
轮胎改装误区:
● 误区一:越宽越好,盲目追求大尺寸
对于打算提升爱车行驶性能的车主来说,改装轮胎时通常都会在尺寸上进行升级,选用更宽的轮胎与更低的扁平比来配合大轮圈。加大轮胎的接地面积可以提高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使制动、弯道性能得到提高。而低扁平比的轮胎可以减少因轮胎变形对操控性产生的影响,使操控反应更加直接、灵敏。
只不过凡事都要适度,改装也不例外,提高轮胎的抓地性能不光需要在尺寸上进行升级,就像前面所说的,轮胎的橡胶配方与花纹设计同样是影响抓地性能的关键因素。打个比方,同样一辆车,赛车专用热熔胎可以达到的性能是用再宽的街胎(民用型号)也无法比拟的。一味的加大尺寸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过宽的轮胎还会蹭到沙板,或影响到悬挂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安全隐患。
另外,如果车辆的动力系统没有经过大幅度改装,使用抓地性能过强的轮胎,反而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弯道灵活性等。首先轮胎的直径要尽可能的与原厂尺寸相同,最大差距也不能超过3%。对于动力与悬挂系统未经大幅度改装的车而言,通常3厘米的宽度增加已属上限,而考虑到日常路况的复杂多样性,扁平比不应低于35,否则很有可能会损伤轮圈、悬挂系统甚至增加爆胎的风险。
以我们比较熟悉的1.5升飞度为例,原厂轮胎尺寸为175/65 R15,在动力系统与悬挂系统未经改装的情况下,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飞度轮胎的改装尺寸上限应为205/35 R18,此时轮胎直径与原厂型号有1.2%的偏差,属合理范围。不过相信留意过轮胎的朋友都会发现,205/35 R18这种尺寸的轮胎实在太奇怪了,在市面上很难找到。而且18寸轮圈无疑会增加簧下质量(当然昂贵的锻造轮圈有可能会更轻),对于马力本身就不大的飞度来说会形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将轮圈减小一号,这时轮胎的尺寸应变为205/45 R17,直径偏差为1.3%,也属合理范围。
近年来HellaFlush风格改装正在席卷全球,这种改装会在轮胎与轮圈的搭配上绞尽脑汁,利用非常宽的轮圈搭配窄轮胎将胎壁撑开,营造出夸张的视觉效果,并以不合理的外倾角设定来营造出齐边效果(车轮与翼子板尽可能小的空隙),但这种改装会使车失去了应有的行驶性能,甚至是危险的。变形的胎壁改变了受力方向,令轮胎处于超负荷状态,这大大增加了爆胎的几率,国内外因这种改装导致爆胎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同时过大的外倾角导致轮胎偏磨,使轮胎的寿命急剧缩短,并且丧失应有的抓地性能。当然我们需要承认,存在的即是合理的,HellaFlush正是用这种不合理搭配与设定,玩出了独特的改装风潮。但对于日常用车来说,我们还是不予推荐。
● 误区二:大牌子等于高性能
相信这是改装轮胎时最常见的现象,不少车主都存在大牌产品就等于高性能的观念,其实通常越是大品牌,所生产的轮胎款式就越多。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普利司通、米其林这样的品牌,下至微型小客车,上至F1赛车都有对应的产品,即便是专门为轿车开发设计的轮胎,每个品牌也都有针对不同用户、不同车型的各系列产品,有的注重舒适性、有的注重抓地性能(干地、湿地、冰雪路面同样有细分型号)、有的注重耐用性、有的只是价格便宜。所以在选择轮胎时,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对症下药。简单说就是选对轮胎系列与型号比品牌更为重要。当然有着丰富赛车经验的品牌往往在运动型轮胎的性能上更胜一筹。
举个例子,上面图片中是佳通一款专为漂移运动设计的运动型轮胎,而右边是米其林一款畅销的舒适型轿车轮胎,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没有任何贬低与与赞美这两个品牌的意思。只是就知名度而言,米其林有绝对的优势,但如果只看这两款轮胎产品的运动性能,米其林的ENERGY MXV8轮胎就逊色很多了。所以在选择轮胎时,一定要把轮胎的设计特性与款式放在首位,品牌放在其次考虑。不存在某品牌的轮胎就一定擅长运动,或某品牌的轮胎一定更舒适的说法,因为每个品牌的轮胎都有不同定位的产品。
● 误区三:只注重干地性能,忽略复杂多变的实际路况
大部分车型在出厂时配套的轮胎都是兼顾了耐用性、舒适性和对各种气候与路面的适应性等多方面考虑之后的选择。因为对很多车来说,既要能跑平坦的高速公路,也可以应付崎岖不平的乡村小路,更不能被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所难倒。对于在普通道路行驶的车主来说,选择轮胎时如果只注重轮胎的干地抓地性能甚至是使用花纹极少的半热熔胎(又称R胎),虽然可以换来极为出色的运动性能,但极端的设计会让其他性能大减,甚至是无法应付日常使用的需求。
所以对于打算一款轮胎全年使用的车主来说,即便抛开耐用性与价格这种实际问题,偏竞技型取向的轮胎,如优科豪马A050、邓禄普03G这样的R胎也不适合全天候使用,尽管它们的干地性能极其出色。
而像普利司通的搏天族(Potenza)系列、米其林PILOT SPORT系列、倍耐力P Zero系列等这一类型的街胎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轮胎既有着不错的抓地性能,并且在耐用性、排水性与舒适性上又不会表现的过于极端,所以这些系列的街胎也经常被用在原厂超级跑车上,另外这种轮胎的价格也不至于太过离谱。
总结:性能好的轮胎对车辆的操控性能与安全性能有着好的影响,但盲目追求单方面突出的性能表现(过大、过宽、过软等),会带来比原厂轮胎更坏的效果,就像在刹车改装误区篇里说的一样,汽车改装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杜绝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的发生。只有均衡的对车辆进行提升,才能得到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