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行业争相打造品牌
通常,买手机你能说出品牌和软硬件,甚至哪里买可靠便宜,但手机维修点除了品牌厂家的维修中心,能说出维修点的代理公司吗?同样,手机贴膜、电池、机壳等后续消费,你能指定品牌购买吗?但是,汽车不但拥有熟知的品牌,连轮胎机油也大名鼎鼎,当前,汽车后市场行业争相打造品牌,那么,二者可否可比性?透视手机业能否预判中国汽车后市场品牌路?
一、手机与汽车的比较
1、产品异同
相似点:高科技产品,使用普遍化,更新快,厂家都有大企业。
不同点:手机时尚化,品牌集中度强,销售渠道多样化,呈现个性化;汽车功能化,品牌集中度相对弱,销售渠道相对窄,逐步普及但面子、工具化二极趋强。
2、发展轨迹
手机:模拟机摩托罗拉一枝独秀,功能机诺基亚鹤立鸡群,智能机苹果三星后发制胜,本土企业争先恐后,可谓潮起潮落。
汽车:市场品牌显示沉淀的力量,奔驰、宝马、保时捷、法拉利、路虎、丰田、本田、大众依然占据消费者的心,但新品牌百花齐放,令人眼花缭乱。不过,几乎是合资企业主导市场,道理明摆着:核心的设计技术,外资就是强。
二、手机、汽车的衍生业比较
手机生产和销售逐渐产生了如软件商、运用平台、电池、充电器、数据线、机壳等配套,如贴膜、维修、回收等服务的产业链,但消费者依然聚焦手机品牌,因为手机品牌就是整个产业链的“引擎”--手机厂家强势拉动市场的变化。
汽车历史较手机长,普及也非手机能比拟,但却有轮胎机油企业巨头,为什么?汽车的安全要求和重复使用使然。诚然,汽车可以没有导航没有装饰,却不能没有确保汽车安全行驶的轮胎机油。
由此推定汽车后市场品牌路的必备四个前提:
1、市场具有足够的消费容量。产品如汽车、轮胎、坐垫脚垫,服务如美容护理、快修快保等,都具有大众、重复、必备的消费特点。
2、消费应具有直接的感受、体验。过于复杂、难以直接感受的就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比如,护理产品使用是间接体验,坐垫脚垫是直接感受款式、质地、性能;美容效果,消费者较认同服务品牌而不是产品品牌,音响改装较认同师傅技术而不是服务品牌。
3、产品或服务应具有区隔的阻断力,易被模仿、没有特色的难以成就品牌。比如,饮食有菜系、味道特色区隔,手机有科技含量区隔,网购网站有推广聚焦度区隔,汽车、3m有历史、实力沉淀的区隔等。
4、企业可掌控。无论产品品质、服务品质,企业均可通过标准工具达到品牌信誉的培育、发展。
与此相对应的品牌发展的可能性:
1、大众品牌
汽车后市场的最大发展潜力在于大众品牌崛起,相信10年内顿色生辉。
1)终端店服务品牌。较有可能发力赢得全国性品牌的是快修快保(战略投资才能成功)、专业美容、专项店(不是音响,不是改装)连锁,诸如日本autobas、yellohat式的一站式店等快速发展时机尚不成熟(估计5年后),一站式、美容会所、生活馆、高端专项维修等暂时只能以区域性扩展为主。
2)“终端店销售模式”的产品品牌,有如361、锐步等。目前市场多有“店中店”,但鲜有“整店模式”(一缺实力二缺策划)。较能突破是“车居”概念店、“膜”概念时尚店。
3)类似快销(安装无需技术)的坐垫脚垫等产品品牌。厂家通过不同渠道、不同销售模式达到业绩占领、消费霸位。
2、行业品牌
行业品牌不但拼产品品质还有服务,但市场现状仍有生存空间,今后5-10年将加剧洗牌。
1)汽车配件、设备工具等。配件仍看不到品牌整合态势和市场条件,但设备工具迟早会品牌化集中。
2)美容护理产品、装饰件。只有专门店才能突围成为大众品牌,但产品特性、市场环境近期难以保证。
3)电子产品。走大众品牌路线实在危险,因为汽车是消费主导,汽车配置升级,电子产品个性消费未频繁更换。
4)其他未敢实施大众品牌战略或缺实力的产品。
对于品牌路发展,简直是跟风成性,能否品牌成功,关键取决于产品特性、市场容量、企业战略、市场环境的综合决策和实施,笔者疑问:
1、品牌、模式、体系,孰先?
2、市场模式,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孰先?
2013年4月10日
目前国家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哪些?相关企业希望获得政府哪些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