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充好膜 利润上百倍 高仿品牌随要随到
所属分类:玻璃贴膜/防爆膜
2013-10-19 14:14:25 推荐指数:
导语: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整个车膜市场鱼龙混杂,不仅价格相差悬殊,监管不力,国产品牌冒充进口品牌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而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车膜造假、以次充好,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随着夏日来临,不少车主都选择在车窗上贴膜,以提高爱车的“防晒”能力,4S店及汽车美容店的汽车贴膜业务随之激增。
汽车贴膜动辄花费数千元,有些车主反映,花高价钱买的车膜,有的才一两年就出现了褪色,根本起不到隔热作用。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整个车膜市场鱼龙混杂,不仅价格相差悬殊,监管不力,国产品牌冒充进口品牌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而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车膜造假、以次充好,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一个夏天车膜就褪色了
“你看车窗上的这层贴膜,标签还是3M的,但刚用了一个夏天,褪色就很厉害了。”5月10日,记者在济南市经十路一家汽修店采访时,前来更换车膜的车主姜丰正指着车窗底部说,不怎么被太阳晒到的部分车膜还是黑色的,越往上颜色越淡,褪色明显。
姜丰正介绍,去年夏天一家汽车美容店向他推荐“3M”车膜,说是美国进口的,用五六年也不褪色。一番讨价还价后,没什么贴膜经验的他花了1200元为爱车贴了6块防晒膜,上面还印着3M标签。
贴完姜丰正就后悔了,车膜似乎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但透明度太差,晚上开车影响视线,倒车时必须得摇下车窗才能看清。而经过一个夏天的风吹日晒,车膜居然褪色,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气泡。“后来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正品的3M膜,贴一辆车要几千块钱。”姜丰正说。
技工揭除他原车的贴膜时,散发出刺鼻气味。汽修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之前贴的是劣质膜,不能“单向透光”,从里往外看一片黑,而且3M标志也是人工打上的,使劲一抹就掉。
记者随后在济南市多家汽配市场、汽修店、汽车美容店调查发现,汽车贴膜市场鱼龙混杂,既有洋品牌的加盟店如“3M”、“雷朋”等,也有一些价格较低的国产品牌。不同品牌价格相差很大,汽配批发市场的贴膜要价普遍在三四百元,4S店要价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而汽车美容店往往推荐使用进口品牌,价格最贵的,光贴一块前挡风玻璃就要8000元,够用低端车膜贴20辆整车了。
花园路一家汽修店的店主向记者推销车膜时说:“进口品牌都拿钱去打广告了,所以卖得贵,其实质量都差不多。便宜的话,一辆车我给你开500块的最低价。”
假货充好膜,利润上百倍
在历山路一家汽车美容店,销售人员为了证明其推荐的3M车膜物有所值,特意打开了安置在玻璃柜里的大功率浴霸灯,玻璃的一边贴着3层劣质车膜,另一边贴着3M车膜。几分钟后,劣质车膜温度明显上升,而3M车膜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虽然看着都是透明的,但车膜之间的质量可是差远了。”她说选择这款中等价位的3M车膜,贴完整车要3450元。
“一分钱一分货,车膜价格有差别是正常的,但现在车膜市场的混乱都是以次充好造成的。”经营过多年汽配生意的王众明说,国外品牌的工艺相比国产品牌高出一筹,比如他们采用的磁控溅射技术,就能增强车膜的隔热效果。而国内经销商为了牟利,往往用国产车膜仿冒进口车膜,利用的就是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不熟悉。
王众明介绍,一卷12米中等价位的正品进口车膜,价格大约在7000元至1万元。有些工艺更高的,一卷前挡风玻璃车膜就能卖到26000元。而一卷好的国产车膜也就3000元左右,一旦贴上洋品牌,身价就涨数倍。国产车膜价格被炒高后,“越贵越好”的理念也强加给消费者,所以才出现贴一辆整车要上万元的现象。
根据此前有关部门对汽车用品市场的调查,车膜利润高达900%以上。一位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有时卖车膜甚至比卖车还赚钱。”如果车的本身价值高,贴膜价格也会高,这时如果有人将膜换成假膜或劣质膜,那利润可能达到百倍以上,其暴利令人咂舌。
高仿品牌随要随到
记者通过一位汽车配件经销商得知,在汽配产品中,贴膜相对边缘,但相比汽车坐垫、音响之类的大众产品来说,贴膜又堪称暴利。该经销商说,平时整车要价2000元的车膜,在市场上也就600元的批发价,而且有些店敢卖假货,“你想要什么品牌,他们都能从外地搞到高仿产品。”
据其介绍,济南市场上流通的劣质膜,基本都是从外地进的货。这些车膜的来源省内有临沂,如果去省外进货,向北就去北京,向南就去南京宁南、上海金山。“如果去这些外地市场进货,一定要看准货品,他们发货时有可能换成更低档次的贴膜,不是行家根本看不出来。”
面对如此混乱的车膜市场,车主到底该怎样挑选。记者了解到,像3M等大品牌在中国都有自己的授权服务中心,在那里能买到正品车膜。
“市场上冒用我们品牌的店太多了,打假都打不过来。”3M品牌山东地区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国际品牌很少打折,售价也基本统一,而且国际品牌对代理商的价格控制很严,代理商也没有价格浮动权。
对于冒牌贴膜,该负责人表示,这些国际品牌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希望政府来加强市场监管。但目前国家对汽车膜的监管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有的行业标准对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侧挡风玻璃膜的透光率有要求,但具体到材料、汽车膜安全性等环节,国内又没有专门的检测鉴定机构。
随着夏日来临,不少车主都选择在车窗上贴膜,以提高爱车的“防晒”能力,4S店及汽车美容店的汽车贴膜业务随之激增。
汽车贴膜动辄花费数千元,有些车主反映,花高价钱买的车膜,有的才一两年就出现了褪色,根本起不到隔热作用。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整个车膜市场鱼龙混杂,不仅价格相差悬殊,监管不力,国产品牌冒充进口品牌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而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车膜造假、以次充好,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一个夏天车膜就褪色了
“你看车窗上的这层贴膜,标签还是3M的,但刚用了一个夏天,褪色就很厉害了。”5月10日,记者在济南市经十路一家汽修店采访时,前来更换车膜的车主姜丰正指着车窗底部说,不怎么被太阳晒到的部分车膜还是黑色的,越往上颜色越淡,褪色明显。
姜丰正介绍,去年夏天一家汽车美容店向他推荐“3M”车膜,说是美国进口的,用五六年也不褪色。一番讨价还价后,没什么贴膜经验的他花了1200元为爱车贴了6块防晒膜,上面还印着3M标签。
贴完姜丰正就后悔了,车膜似乎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但透明度太差,晚上开车影响视线,倒车时必须得摇下车窗才能看清。而经过一个夏天的风吹日晒,车膜居然褪色,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气泡。“后来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正品的3M膜,贴一辆车要几千块钱。”姜丰正说。
技工揭除他原车的贴膜时,散发出刺鼻气味。汽修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之前贴的是劣质膜,不能“单向透光”,从里往外看一片黑,而且3M标志也是人工打上的,使劲一抹就掉。
记者随后在济南市多家汽配市场、汽修店、汽车美容店调查发现,汽车贴膜市场鱼龙混杂,既有洋品牌的加盟店如“3M”、“雷朋”等,也有一些价格较低的国产品牌。不同品牌价格相差很大,汽配批发市场的贴膜要价普遍在三四百元,4S店要价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而汽车美容店往往推荐使用进口品牌,价格最贵的,光贴一块前挡风玻璃就要8000元,够用低端车膜贴20辆整车了。
花园路一家汽修店的店主向记者推销车膜时说:“进口品牌都拿钱去打广告了,所以卖得贵,其实质量都差不多。便宜的话,一辆车我给你开500块的最低价。”
假货充好膜,利润上百倍
在历山路一家汽车美容店,销售人员为了证明其推荐的3M车膜物有所值,特意打开了安置在玻璃柜里的大功率浴霸灯,玻璃的一边贴着3层劣质车膜,另一边贴着3M车膜。几分钟后,劣质车膜温度明显上升,而3M车膜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虽然看着都是透明的,但车膜之间的质量可是差远了。”她说选择这款中等价位的3M车膜,贴完整车要3450元。
“一分钱一分货,车膜价格有差别是正常的,但现在车膜市场的混乱都是以次充好造成的。”经营过多年汽配生意的王众明说,国外品牌的工艺相比国产品牌高出一筹,比如他们采用的磁控溅射技术,就能增强车膜的隔热效果。而国内经销商为了牟利,往往用国产车膜仿冒进口车膜,利用的就是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不熟悉。
王众明介绍,一卷12米中等价位的正品进口车膜,价格大约在7000元至1万元。有些工艺更高的,一卷前挡风玻璃车膜就能卖到26000元。而一卷好的国产车膜也就3000元左右,一旦贴上洋品牌,身价就涨数倍。国产车膜价格被炒高后,“越贵越好”的理念也强加给消费者,所以才出现贴一辆整车要上万元的现象。
根据此前有关部门对汽车用品市场的调查,车膜利润高达900%以上。一位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有时卖车膜甚至比卖车还赚钱。”如果车的本身价值高,贴膜价格也会高,这时如果有人将膜换成假膜或劣质膜,那利润可能达到百倍以上,其暴利令人咂舌。
高仿品牌随要随到
记者通过一位汽车配件经销商得知,在汽配产品中,贴膜相对边缘,但相比汽车坐垫、音响之类的大众产品来说,贴膜又堪称暴利。该经销商说,平时整车要价2000元的车膜,在市场上也就600元的批发价,而且有些店敢卖假货,“你想要什么品牌,他们都能从外地搞到高仿产品。”
据其介绍,济南市场上流通的劣质膜,基本都是从外地进的货。这些车膜的来源省内有临沂,如果去省外进货,向北就去北京,向南就去南京宁南、上海金山。“如果去这些外地市场进货,一定要看准货品,他们发货时有可能换成更低档次的贴膜,不是行家根本看不出来。”
面对如此混乱的车膜市场,车主到底该怎样挑选。记者了解到,像3M等大品牌在中国都有自己的授权服务中心,在那里能买到正品车膜。
“市场上冒用我们品牌的店太多了,打假都打不过来。”3M品牌山东地区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国际品牌很少打折,售价也基本统一,而且国际品牌对代理商的价格控制很严,代理商也没有价格浮动权。
对于冒牌贴膜,该负责人表示,这些国际品牌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希望政府来加强市场监管。但目前国家对汽车膜的监管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有的行业标准对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侧挡风玻璃膜的透光率有要求,但具体到材料、汽车膜安全性等环节,国内又没有专门的检测鉴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