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不见阳光的“第五条轮胎” 非全尺寸备胎
若有一天,您的轮胎不幸遇难后,当从后备箱中取出多日不见阳光的“第五条轮胎”,却发现它其貌不扬、身材比本车标准轮胎略小时,请您不要怀疑是厂商装配有误。因为,这就是非全尺寸备胎。
之所以用非全尺寸备胎引出本篇,是因为前不久中消协、重庆市消保委联合建议“关注家用汽车备胎安全,统一配备全尺寸备胎”,引发了社会热议,而讨论重点是备胎将如何“有备无患”。那么,什么才是消费者想要的呢?我们不妨一起展开讨论。
● 何为备胎?
顾名思义,备胎就是车辆的备用轮胎,是在汽车标准轮胎出现问题无法继续使用时,用于替换的轮胎。备胎主要分为非全尺寸备胎、全尺寸备胎,以及充气备胎(多用于三排座椅车型)。一般车辆只会配有一条备胎,而这些备胎的区别主要在于轮胎规格、花纹以及材质等方面。非全尺寸备胎与全尺寸备胎的区别在于与车辆的四条标准轮胎规格(轮胎宽度、扁平比、直径)是否相符。
● 非全尺寸备胎仅是厂商节省成本的工具?
当得知自己车中备胎是非全尺寸时,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会仅认为是厂商节省成本导致。当然,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非全尺寸备胎的成本确实要比全尺寸备胎低,以编辑同事的09款速腾冠军版为例,装配的轮胎为225/45 R17规格的倍耐力轮胎,而备胎则为195/65 R15规格的锦湖轮胎。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来看,锦湖的195/65 R15规格级别的轮胎每条价格在400元-500元之间,而倍耐力的225/45 R17规格级别轮胎每条价格在1000元左右。
不仅如此,再算上其备胎中15寸钢质轮毂和17寸铝合金轮毂之间的差价(因为现在的乘用车市场绝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铝合金轮毂,而非全尺寸备胎在轮毂的尺寸就要小于标准轮胎尺寸,同时大部分采用钢质轮毂,成本相比铝合金轮毂降低不少),最终,速腾冠军版一条标准轮胎与其一条非全尺寸备胎的零售价的差价将超过1000元,虽然速腾冠军版的全尺寸轮胎比较特殊,但是刨去全尺寸备胎的品牌和车企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轮胎,以上依然可以证明全尺寸备胎和非全尺寸备胎在成本上面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当然由于市场中品牌车型的不同,自然轮胎级别、规格也有所差异,因此,差价也会上下浮动,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厂商选择非全尺寸备胎确实可以节省成本。
但是厂商选择非全尺存备胎除了降低成本外,还有一些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要素。比如很多车辆在设计时会受到车身尺寸和定位的限制,只能配备非全尺寸轮胎。像一般的轿车备胎都放在车辆后备箱底部,如果采用全尺寸备胎,那么势必需要更多的空间来盛放,而想在保证后备箱空间的前提下放下全尺寸备胎,盛放空间纵向就要加大,这无疑会牺牲后备箱的空间,但如果选用非全尺寸备胎,则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再如很多suv和MPV车型,备胎都是用一个铰链机构固定在底盘上,相比全尺寸备胎,如果选择非全尺寸备胎,则会提升车辆通过性。
另外,在理论上,备胎是不能被长时间使用的,如果换装规格与标准轮胎相同全尺寸备胎后,消费者很有可能忘记其备用的身份或不再更换下来。但如果使用规格略小的非全尺寸备胎,当消费者看到与其他三条轮胎大小有差异时,会意识到这是备胎,需要更换。因此,厂商选择非全尺寸备胎也可起到警示消费者的作用。
● 全尺寸备胎就一定完美吗?
相对于非全尺寸备胎,因为全尺寸备胎规格与原车其他四条胎相同,所以,抓地力也更为接近,从而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更强。但其实全尺寸备胎也并不一定就是完美的,比如,商在车辆出厂时就配备全尺寸轮胎,这势必会导致成本增加,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成本会直接转嫁于消费者身上。
不仅如此,由于备胎的日常使用几率并不大,如果多年不用,则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且轮胎橡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老化,如放在后备箱中的备胎还好一些,但要是外挂式备胎或者是安装在底盘下的备胎老化速度会更快。若使用老化的备胎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虽然全尺寸备胎与车辆标准胎规格无异,但如果备胎花纹走向、深度与其它三条轮胎不统一,也无法保证安全。所以综上所述,全尺寸轮胎是否必须拥有也存在争议。
●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面对有关备胎的一系列问题,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此,汽车之家数据研究中心也开展了关于“汽车备胎使用状况”的调查。我们将通过调查数据,以及结合编辑在其它渠道采集到的信息找寻消费者真正的心声。
(注:本次调查问卷仅针对汽车之家认证用户进行,这些用户90%以上是已购车者,因此,调查结果更加接近车主对于备胎的真实看法。)
1.希望装备全尺寸备胎
虽然装备全尺寸备胎并非完美之事,但在我们收到的133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结果显示,有88.33%的被访者选择希望厂商装备全尺寸备胎。也就是说为了更安全考虑,大部分消费更愿意让车辆装配全尺寸轮胎。
2.与“国际接轨”不如“因地制宜”
配备非全尺寸轮胎是国际惯例?经过编辑调查,在海外,确实有许多车型均使用的是非全尺寸备胎。但这种与“世界接轨”的办法是否适合中国市场还有待商榷。
在一些欧美国家,道路救援体系非常完善,以英国为例,当地车主只要花费100英镑左右,便可一年内享受完全免费的车辆救援、拖车、以及将车主送到指定目的地等服务。如轮胎遇难,那么仅需呼叫救援公司,救援队便会在40分钟内赶到现场解决。因此,与英国类似情况国家的车主,理论上,就算是没有备胎,也可解决问题,所以备胎是否为全尺寸并不重要。
但相比之下,国内的道路救援水平、以及维修网点的建设并不发达,据了解,有些道路救援机构每提供一次换胎服务就要收取200元费用。面对这样的救援价格,更多消费者会选择先更换备胎行驶。因此,相对而言,国内消费者更需要备胎,且在维修条件薄弱、道路状况恶劣的地区会越发突显全尺寸备胎的优势。
某知名品牌轮胎经销商透露,“随着购车者对于备胎安全越发重视,有越来越多原本配备非全尺寸备胎车辆的车主,都自行购买全尺寸备胎。”而这些表现,也说明消费者对于全尺寸备胎的需求较大,因此,即便厂商不能标配全尺寸备胎,那么其实也可以通过选装的形式,让消费者拥有在全尺寸备胎和非全尺寸备胎之间的选择权利。
3.厂商应清晰告知消费者备胎如何使用
理论上,原配备胎无论是全尺寸还是非全尺寸,都需要按照备胎说说明使用。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5.3%的被访者却觉得目前汽车厂商对于备胎使用方法的说明并不清楚。编辑在实际观察中也发现,有些厂商在备胎上会有明确的中文说明,上面写明限速等内容。但有些品牌车型的备胎上却没有明显的标识,仅是在胎壁上标有难懂的“说明符号”,要知道,如果不了解这些代号的含义,绝不可能明白它的意思。这无疑对消费者了解备胎使用注意事项造成阻碍。而经过我们统计超过70%的汽车拥有者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备胎的使用方法。更可怕的是虽然还没有数据统计,但是由于对备胎使用性能不解最终引发事故的情况也并非个案。
因此,经营者作为汽车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主导者,应当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尊重并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主动向消费者详细说明备胎等备件的相关情况,对与标准配置不一致的备胎更要做出清晰明确的说明,避免因消费者不了解而误用、不当使用而造成的安全事件和财产损失。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国内市场首次购车消费者居多,所以对于车辆使用还较为陌生,在多数消费者不能合理运用备胎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厂商标配全尺寸备胎或者使用更有效的备胎使用告知途径。
4.等待相关法规出台
之所以备胎话题争议不断,是因为目前国内没有关于一部专门为家用车备件量身定做的规范。尽管中消协带头呼吁应关注备胎安全,但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消协仅能提出相关建议,并不具备立法权。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汽车消费市场,让消费者更好的维权,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将备胎等相关配件的配置标准纳入到汽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规范中。从而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 结语:
其实,非全尺寸备胎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无用,车主也无需为自己的汽车仅拥有非全尺寸备胎而纠结。同时,消费者对于全尺寸备胎切勿有“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财大气粗的消费观。因为备胎的作用只是以备不时之需,在标准轮胎生病时,备胎能暂时替代其行驶,那么也就发挥了自身价值。但是,无论备胎什么规格,厂商均有责任将注意须知告知消费者,让备胎真正做到“有备无患”,这也是消费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