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贴膜《规范》仅作参考 现实作用何在?
由国家标准化协会发布的《汽车玻璃贴膜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完成起草,预计近日出台。《规范》指出,今后生产的汽车贴膜,防紫外线率须在98%以上,保质期须超5年,且标明厂名厂址。据国家标准化协会参与制定此标准的赵姓工程师介绍,《规范》属于行业标准,列入推荐性标准范畴,不具有强制性。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递增,汽车后市场所带来的利润越来越诱人,其中,汽车贴膜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尤其明显。在上海,大大小小能够提供贴膜的店不下百家,3M、雷鹏、威固等汽车膜几十种,而不知名的膜更是泛滥。记者从吴中路凯斯汽车用品市场看到,大量汽车膜销售门店林立,除了比较知名的龙膜、强生、优玛这些国际品牌之外,还有七彩、宝视龙等国内品牌。不仅品牌种类繁多,在价格上也有天壤之别,价格从四五百元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据了解,以全车贴膜来比较,上海市场上3M膜贴全车一般都在1800元以上,其他如雷鹏牌为1200元以上,强生牌则至少要2000元。在上海凯斯汽车装饰用品批发市场内,大概有10余种贴膜价格在1000元以内,当记者问到销售的膜有没有质保期时,店主称,在原价基础上再加300元,就可拿到厂家为贴膜车主提供的电子质保卡。对这点国家标准化协会表示,质保期是生产商在出厂前在产品包装上直接体现,而不是车主掏钱买的,像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这些销售商自行加工的。
按照“没有行业标准参照企业标准”的原则,在汽车贴膜没有具体标准供参考之前,生产企业大都按照自身企业标准。而即将出台的《规范》在制定中也部分参考了企业标准的相关内容。“像‘防紫外线率须在98%以上’这点,企业标准是要求防紫外线率在95%以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高了这道门槛,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国家标准化协会介绍,由于不属于强制性标准,所生产的汽车膜是否符合该标准完全是靠企业自愿遵守,所以,《规范》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记者观察
《规范》仅作参考,现实作用何在?
随着后市场的日渐发展,各类《技术规范》与现实标准产生的矛盾逐渐显现。比如去年实施的《氙气灯标准》,要求从2006年底,所有机动车照明灯具均需通过3C认证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但要想在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对当前的氙气灯市场进行规范,仍旧没有相关的条款。另外,《二手车行业规范》虽然在规范交易秩序、从业人员资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黄牛横行、交易存内幕等现象。而此次出台的《贴膜技术规范》,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执行力度、实际操作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
种种迹象显示,目前各类的行业规范,并不能充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在执行、管理上都有相当的难度。部分规范即使出台也是形同虚设,无法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