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庆LED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经过前几年蜂拥而上的投资发酵后,过剩、洗牌成为眼下大陆LED行业的热词。外界对LED产能过剩的质疑仍在继续。在此背景下,重庆市LED相关企业亦未能独善其身。据了解,由于大多数企业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同质化竞争激烈、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被压缩。
处在分叉路口上的重庆LED产业,将向何处去?
产能过剩下的“马太效应”
刘晓是英特美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经营的这家公司,是大陆LED行业主要的萤光粉供应商之一。刘晓曾经大吐苦水:“下半年因‘三角债’太多,公司流动资金很吃紧。”
刘晓说,“三角债”就像击鼓传花——客户欠LED应用产品企业的钱,应用产品企业欠配套企业的钱,配套企业只能欠上游材料供应商的钱。
应收账款激增的背后,是LED产业各个环节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专家认为,近年来大陆上马LED项目的企业数量不少,但在民用市场有待启动、商用市场刚刚起步之际,LED产品市场订单大多还是依赖于政府工程订单和政策支援。大企业可以凭借技术、资源等优势拿到更多政府订单,而缺少技术、品牌的中小企业要得到政府订单相对较难。在此情况下,LED行业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本地LED企业也是“冰火两重天”
这样的“马太效应”,在重庆市LED行业内已然显现。
今年元旦期间,位于北碚蔡家的四联集团LED产业园一片繁忙。四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要赶制6600万颗高品质灯珠,用于生产蛇年春晚所需舞台LED显示幕。
在大陆同行大多都在“过冬”之际,四联光电却是“风景独好”。四联光电人士表示,这是因为“技术走到了世界前沿,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
自2008年收购霍尼韦尔位于加拿大的蓝宝石工厂以来,四联并未立即涉足LED照明业务,而是专注于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凭着技术过硬的产品,四联光电近年来在蓝宝石基片、照明应用和封装等三大关键领域均取得不俗表现。这位负责人透露,去年该公司LED产值接近6亿元,今年产值增幅预计将超过30%。
和四联光电相比,市内其他LED企业的处境却不大妙。
“8年多前在高新区建厂初期,LED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重庆瑞奥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江平坦承,由于同质化竞争等原因,当前LED行业利润相比早年间已大大降低。
重庆市LED照明研发和产业联盟一位人士称,LED产业涉及原料、生产、封装等多个环节,由于中下游产业技术门槛较低,近年来有大量企业扎堆进入。目前,全市LED相关企业中,有80%以上集中在封装、应用等中下游环节,产品同质化情况相当严重。
缺乏产品核心技术,则是这些企业处境艰难的另一大原因。据了解,目前整个LED产业链上游基本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中下游企业的芯片以进口为主。这部分企业对芯片等的采购价没有话语权,成本居高不下。在同质化竞争造成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为消化库存,它们只能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杀出条血路,利润缩水在所难免。
产能过剩?其实是产业链发展失衡!
LED行业产能是否过剩?
重庆市LED照明研发和产业联盟教授高晓霞认为,目前重庆市LED产业存在的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在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企业偏多,包括芯片在内的上游企业太少,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发展不平衡。
重庆光赫照明器材公司总经理黄秉六也承认,少有企业涉足衬底、外延片、芯片等上中游环节,是本地LED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
对于行业未来走向,接受采访的数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政策扶持仍将是推动LED产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对于LED企业利好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
2011年,中国宣布了白炽灯退出计划。去年10月起,国内已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国务院还安排专项财政补贴,推动节能家电等产品销售,重点推广节能灯和LED灯“进家入户”。
高晓霞认为,目前大陆LED产品终端应用仍以大萤幕的背光和显示为主,在民用照明和公共照明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LED企业在拓展这些领域时,除需要政府继续施以财政补贴外,在政策支持上也需给予更多便利和引导。
2013年11月7日
支持720高清视频/智能搜索功能 神行者E20导航仪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