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当道 汽车电子迎来新一波契机
当90后也能选“公务员”的年代,人们才开始警觉社会的主力军早已从60后、70后身上挪走,80后20多岁的年轻人成为市场消费的绝对主力军,与70后长大环境不一样,低调、传统美德在80后身上一点都看不出,换来的是张扬和高调,“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从闷骚到明骚,咱中国社会就走进了“个性社会”,当然汽车市场也毫不例外,过去老成持重的美国车退到一边吧,三天两头说车界大牌宝马、奥迪、奔驰为了适应中国市场,争相恐后的推城市suv,连跑车也要设计成四座双门迎合80后的,也十足“中国特色”了。
以往汽车后市场“一磨具倒出来”的产品、服务早被人诟病不知多少次,就连出了名态度好的4S店也被这群有个性的新新车主吓怕了,坐垫不好看,导航功能少,电子狗外形山寨……想到哪出是哪出。现在后装厂家开始急了,他们既不像整车厂,汽车用品绝对不是锦上添花的,而是赖以生存的产品线,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们看到以往低调的后装厂家站出来了,每个都雄心勃勃,营销动作直透终端,不掳取年轻车主的心不罢休,而且新产品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有些迟迟没上市的车型,专车专用的电子产品已经跑在前头了。
从便携式导航上市开始算起,汽车导航已经发展了10多年的时间,导航绝对不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但自从专车专用导航的出现,很多人又把汽车导航作为“朝阳行业”,在所有电子产品中,最深入车主心的要数导航了,但很多人还停留在感性认知上:“就是指路那个”;仅仅一个导航功能,动则四五千的车机绝对打动不了80后车主的心,车机厂家挠破头皮也要想出高附加值的应用使车机从“单一指路工具”的消费误区脱离出来,所以安卓平台搬到车机上了,其中3G联网更是专为年轻人设计的,车机就像一个扩大两倍的智能手机,能上网能聊Q能发微博,甚至代替手机做很多事情;撇开通讯网络瓶颈和自费不说,安卓和3G网络带进车机的确继“专车专用”概念后的第二波个性风潮,但衍生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至少现在还不能解决,严重制约了后装行业的发展。
说问题的严重性,也是说年轻车主是否愿意为如此个性的产品“埋单”,现在后装车联网的应用早超过了前装,鼎鼎大名的On-Star、G-book等等车载智能系统,也逃不过车主呼叫--解决问题的模式,而主动提供车主需要的信息还是后装领先一步,从一键导航到道路救援,当中衍生了路况实时查询、路书、车友语音短信交流、追踪亲人……一系列“新鲜”的应用;而且在UI上大做文章,苹果式的滑动体验,傻瓜再傻瓜化友好界面,企图让车主依赖车机,一两次点击就可以使用上功能。笔者也曾体验过车机的上述功能,感觉很“新鲜”,因为没有人想象到好像玩手机一样玩导航,但感觉太像手机了,没有导航应用该有的“范儿”,如果说前装的“范儿”是安全,后装又是什么呢?
买车,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身份象征,每位车主都想在自己20万的车上看到别人看40万车子的眼神和尊敬;所以后装在这一块挖掘到好资源,产品系列不断丰富,满足一部分讲究生活质量的车主的需要。
这里高端是门槛,有能力的车主也挑剔,是最不容易“心动”的人,一流音质、一流配件、一流服务对他们来说是产品的附加值。其中音质是最能打动车主的心,但音质好通常被贴了“洋品牌”的标签,先锋、阿尔派、JBL音箱等品牌在车主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要指责车主的“崇洋媚外”,音质过去一直是国产品牌跨不过的坎,欣喜的是事实逐渐被改写,飞歌的黄金版、欧华的大师系列已在行业少有名气,市场反响不俗,关键是如何把行业品牌拓展到大众品牌,当年的海尔敢与洋品牌一争高下,也是靠一份质量过硬的勇气。
“中国什么都不缺,只缺服务。”是中国人自打嘴巴,我们的服务意识的确是矮子,汽车服务业,4S店相对比汽车修理厂、美容店服务确实要好,但仅仅是为卖车衍生的服务,与车主期望的个性化服务:因车施材、因人介绍产品相差甚远,很多店铺对销售汽车用品的积极性不高,纯粹“寄卖”,别说个性,连服务也赶不上;殊不知汽车用品销售悄然赶上整车销售利润,滚滚的商机就这样溜走;诚然从2010年开始,高喊几年的汽车后市场厂家渗透渠道终于有了动作,一个个品牌纷纷开设自己的体验店,路畅“技服佳”、卡仕达、雄兵等品牌已经试水,车主对“体验”接受多,很快见分晓,未来汽车电子产品进国美、苏宁等家电大卖场也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