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润滑油经销商需要专注
我是某地级城市的经销商,代理某个真正的国外品牌润滑油,手上也有一两个小牌子,现在总体销量不超500万,但欠账比较多,最要命的是,前两年接手了另一个国外牌子,当时看中了它的价格,结果,这个牌子败走麦城,让我损失很大。现在,又接手了一个欧洲品牌润滑油。
我们这里,壳牌、嘉实多都很强势,品牌知名度足够强,价格也并不比国产品牌高多少,甚至比我代理的牌子还低,我们做这种二线甚至三线品牌的,一没知名度,二没价格优势,很难做。可代理大品牌资金也不够。
现在是:大品牌看不上我,我看不上小品牌。到底该怎么办?
您这个问题,其实是诉说自己在骑驴找马的过程中,总是看不上中意的品牌,尤其是,市场瓶颈如何突破,作为润滑油经销商,一般在从事润滑油代理后的七八年后,都会出现这样的困惑,这种情况下,不是什么如何选择品牌的问题,而是你的企业该如何调整方向。
1、市场瓶颈
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里,品牌都有一个发展瓶颈的,和我们精力能力无关,而是相邻的终端如果经营同一个品牌,就难免有价格上的竞争,尤其是在汽修街或快修市场上,这样的现象更是突出,所以,强大到“壳多美”这样地步的品牌,依旧无法打破怪圈。即使是可乐市场,也是双寡头现象,一家独吞市场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在一个地级市场做到500万,是很不容易的,要想提高市场份额不是不可能,而是花费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可能和你的收获相比,反而相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壳多美”的经销商在做到一两千万时,销量要么无法再次提高,要么投入产出得不偿失无利可图,甚至被迫弃代理权。典型的有美孚的经销商多年前规模就达到或超过2个亿,但这些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市场其实是萎缩了。
2、薄利困局
当一个品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时,价格难免会穿底,原因大致上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自身出于价格竞争的目的而自降身份,另一个是厂家的产品创新跟不上市场,多年总是一张面孔,大家都熟悉的东西,怎么可能卖好价格?为什么“壳多美”在进入中国十多年时间里,就换了几次包装呢?就是通过更换包装,让市场不了解价格底牌;在特别时刻,比如原油暴涨时,还会通过“升级配方”、“包装改进”这样的微调来实现价格的调整,但一些二三线的国际品牌,缺乏市场嗅觉,产品跟不上形势,经销商就被牵连。当然,如果一开始就采取我们提倡的“五级定价”(请看《运作》一书),薄利现象会延期很久才会到来,可以的话,在厂家产品升级或更换包装时,实施这样的价格策略,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还可以在原油价格变动,或国内汽柴油涨价时机,自己来实施调价,在调价时,最好配合一定的促销。3、赢利破解
推动市场的是什么呢?不是利润空间的大小,而是合理的价格差,合理,就是各环节间都有利润,作为经销商的你,和你的客户,比如修理厂、批发商都有赚头,这就是“五级定价”的本质,但做生意,不是仅仅一个价格差就能摆平的。一个终端客户,一般都会有“高中低”几个档次的油品,或者是“中外伪”几个品牌的机油,用高档或国外品牌来证明自己的档次,用中档或伪洋的赚钱,用低档或民族品牌打发小气鬼,如果你经销或代理的品牌都接近,比如你做壳牌还卖美孚,终端只会拿其中一个。从生意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给客户更多选择,而是给他所没有的,也就是自己代理的产品能互补,即做一个国外品牌时,最好引进一个民族品牌,这才是红花配绿。
4、未来之路
在《代理》一书里,我们就提到经销商终究是一个奶妈,孩子带大了,企业要么通过连锁或投资的模式把孩子要回去,要么换费用更低廉或更能干保姆,你这个含辛茹苦的奶妈就只有失业的份。向改变这个结局,要么自建终端,比如换油中心、连锁美容,总之,让厂家无法抛弃你;要么自建打造品牌,利用现有的品牌建立良好的终端网络,有了这条高速公路,自己贴牌,如今,已经有很多经销商这样操作,他们说:买七八百万的大品牌,还不如卖自己品牌一两百万赚的多。其实,不仅仅是赚得多了,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龙蟠就是从经销商起步,美合也是从贸易起家,安美也走过代理之路……有他们做榜样,你信心爆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