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倒车雷达的四大盲区
实验目的:
1、测试倒车盲区在哪里;
2、倒车雷达对什么物体没有反应。
实验人员:驾校教练陈晓槐,50岁,约20年驾龄;志愿者刘俊杰,29岁,约10年驾龄。
实验原理:
1、司机坐在驾驶位,通过后视镜、倒车镜观察车辆后方在静止和倒车时,哪些部位是视野盲区。
2、用不同体积的物体置于两辆车车尾,打开倒车雷达,观察雷达对哪些物体没有反应,以判断雷达盲区。
3月16日,上海市某小区,一个蹲在地上玩耍的孩子,被一辆三厢轿车倒车时压过。近期,这条车祸视频成为众多车友的关注焦点。一时间,倒车盲区和倒车雷达偶尔失灵成为热议话题。
倒车时,到底哪些地方是视野盲区?倒车雷达会对什么物体视而不见?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组实验。
倒车体验 四大盲区
通过志愿者及两位记者的交叉观察体验,可以确定:无论是三厢轿车还是两厢SUV,倒车时都有4大盲区:后挡风玻璃以下部位、前后车门下部、车身C柱区域及前后轮轮差范围。
前后车门下部
车辆两侧的倒车镜,是司机倒车的重要辅助工具。记者发现,虽然通过倒车镜能观察到车身两侧大部分部位的情况,但对前后轮之间、车门下部的地方基本无能为力。也就是说,一旦前轮后面有什么危险物体,司机无法发现。
车身C柱区域
C柱即右后侧车柱,是离司机最远的地方,也是倒车时最难观察到的地方。刘俊杰说,一般来说,外形越是流线型的车身,C柱盲区越大。记者注意到,位于C柱之后的一大片区域,在驾驶位根本无法观察,一旦有行人突然在该区域出现,司机很难及时作出反应。
后挡风玻璃以下部位
在两辆车的驾驶位,记者无论是借助倒车镜还是后视镜,对后挡风玻璃以下部位的情况完全无法观察。“根据不同车型的尾部大小,在这个地方会形成一个2—3平方米大小的视野盲区,物体离车尾越近,越不容易发现。”陈晓槐说。
前后轮轮差范围
所谓轮差,即车辆转弯时前后轮运行轨迹的差值。陈晓槐说,倒车转弯时,前轮划出的弧线大于后轮,车动起来后,可能会碰到东西,是个心理上的盲区。新手司机很容易忽视轮差,挂花车身。
距车尾1.3米内司机看不见儿童
实验中,记者采用半跪姿式,身高约90厘米,与一两岁儿童身高相仿。当记者贴近三厢长城、半跪于车尾时,坐在驾驶位的陈晓槐无法看见。当记者逐步挪动到距车尾1.3米位置时,陈晓槐才从驾驶位看到了记者的头顶。
在大众SUV的实验中,由于其后挡风玻璃下沿比三厢长城略高5厘米,记者一直移动到距车尾2米处,才被陈晓槐发现。也就是说,一个身高1米左右的小孩站在轿车车尾1.3米内,SUV车尾2米以内,不会被司机发现。一旦此时倒车,后果不堪设想。
倒车雷达也会失灵
水壶放车尾,倒车雷达失灵了
“倒车雷达并非万能。”刘俊杰说,倒车过程中,雷达对地上较矮的水泥桩、斜拉的电线等物体,经常视而不见,一些迷信倒车雷达的新手,通常因此吃亏。
在开启雷达的情况下,记者和志愿者轮番在两辆车尾后移动,雷达均能做出正确反应。记者将一个约30厘米高的水壶放置在车尾时,两辆车的雷达均突然失灵——不管记者如何移动水壶位置,倒车雷达都视而不见。也就是说,如果倒车时,车后有一个类似高度的障碍物,你的爱车可能被毁容。
“倒车雷达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超声波传感器(俗称探头)、控制器和显示器。”驾校总教练秦幸福说,探头安装在车尾保险杠上,释放超声波,当遇到后方有障碍物时,便产生回波信号。探头接收到回波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并进行数据处理,判断出障碍物位置,由显示器显示距离并发出警示信号。但当障碍物体积较小、或高度够不到探头范围时,雷达就可能不会对其做出反应。
如何清除倒车盲区
“应该养成倒车前,绕车查看的习惯。”秦幸福提醒,方位感不太好的司机,有条件时,最好让车内乘客或外面的人在车外帮忙指挥一下,会最大程度扫除倒车盲区。
目前,市面上的倒车雷达多在200—400元。但不论多高档的雷达,只能作为辅助设备。秦幸福说,小区内的地锁、路面上的大坑、凸起的石头等都是雷达可能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倒车时全方位仔细观察,才能规避这些障碍物。
2013年5月20日
汽车坐垫从100元到2000元不等 汽车坐垫的价格差异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