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应用于车载导航 前景规划一片光明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北斗导航的应用前景并不乐观。北斗系统商业化进程非常迟缓。在整个中国民用卫星导航设备超过500亿元的市场中,北斗系统份额仅有不到1%。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曾经预测,到2008年北斗系统用户将达到30万,直接产值达35亿元,占中国导航定位产业20%左右,带动的相关产值则达数百亿元。
实际上,到2009年8月底北斗用户也仅为6万。在超过500亿元的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上,北斗系统占有率仅为1%左右。北斗系统注册在线的终端用户相当于其设计容量的百分之一,卫星资源闲置严重。在这样惨淡的形势下,中国导航企业不禁焦虑如焚、面面相觑:这个行业还能迎来如预期中的黄金发展期吗?
北斗导航应用于车载导航前景光明?
在卫星导航应用中,车载导航仍是市场的热点。2009年国内车载GPS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亿元,年销量增长率超过50%,增速超过汽车市场。据统计,车载GPS市场中以任我游GPS为代表的主流品牌有十多家,拥有独立品牌的车载GPS厂商多达300多家。2010年GPS导航将向着多系统兼容模式发展,动态三维导航成为GPS产业发展方向。另有数据显示,目前GPS导航手机市场占有率约为2.3%,随着3G网络的不断发展,CMIC分析师预计到2011年GPS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1%。
目前,国内的车载导航都要用美国的GPS定位系统,但它完全受美国军方控制,“北斗导航”让国人开始拥有了独立的自主权和操控权。相比GPS系统,北斗系统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是在导航服务之外还有通讯功能,在汶川地震救援期间,北斗卫星的通讯功能在通讯基站损毁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灾害救援的顺利进行。第二是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势,北斗系统在国内能24小时全天候服务,没有通信盲区,在大城市的高楼密集区域也能提供精确而稳定的服务。
北斗卫星应用于车载导航的前景规划是一片光明的。北斗系统设计的测速服务精度将达到0.2米每秒,也就是测速误差不超过一码。这一本领,使得北斗系统能在汽车超速前发出警报,避免罚款和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北斗系统支持的车载导航系统,司机还能查询最近的停车位,找到正在打折促销的商场等,享受到各项增值信息服务。但这一切,在北斗导航民用的迟缓推广中,难见踪迹。
北斗导航“闭门造车”很难走向民用
造成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北斗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方式不同,导致系统容量有限,终端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至今没有公布解码北斗民用信号的相关文件,对北斗终端的开发局限在少数公司手中,不利于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
在上海近期举行的一个导航产业论坛上,国内企业希望中国继续推迟公布相关解码文件,给国内企业留出更多准备时间。国外主流导航巨头的人士却私下表示,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随着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完善、欧洲伽利略系统成功,国际上对北斗的兴趣会逐渐冷却,北斗的民用市场或将沦落到靠政府采购维持的境地。
相关人士认为,如果中国迟迟不能公布北斗民用信号的解码文件,北斗在国际上的应用推广将会很难,北斗的市场将会局限在政府采购这种强制性的市场,很难真正走向民用。这里所讲的北斗信号解码文件,专业上被称为ICD(interfacecontroldocument),即接口控制文件。对于导航终端开发商来说,必须有这个文件,才能设计相应的芯片,否则终端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就是一堆乱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快的移动通信、互联网用户和汽车产销市场,这三个方面正好与卫星导航大众市场密切相关。但专家表示,如果在北斗完成布网时,中国市场上已经充斥了利用国外系统且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导航产品,那么大众消费领域的大门可能已经对北斗系统关闭。如此下去,国家政府不得不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作为一个全球系统,北斗首先必须做好国内的推广应用,同时认真策划国际市场,只有更加开放,形成市场规模,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