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以战略思维对付造假 采用特殊标识牌
所属分类:汽车蓄电池
2013-12-10 20:18:03 推荐指数:
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除了传统的“重灾区”——电脑软件、香烟、 DVD 和 CD,更令人担心的是药品、电池的假冒。在汽车配件中,刹车片、车用雨刷、蓄电池等正越来越多地引起造假者的兴趣。世界海关组织估计,仿冒产品交易额占去年全球商品贸易的 5%~7%,相当于5000 亿美元。
一项调查发现,56% 的中国汽车用户在他们的车辆上发现了仿冒产品。同时,仿冒产品的出口,增加了外国公司在中国以外遭受起诉的风险。比如在美国,假冒的汽车制动装置失灵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如果汽车公司无法证明自己已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在其汽车内安装或更换仿冒产品, 那么该汽车公司就可能被起诉。
造假带来的隐性代价
造假令原品牌和技术所有者承受的代价和损失十分巨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首先,公司的营业额遭受损失,利润化为乌有; 其次,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利润率无从提高; 第三,为保护知识产权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包括法律费用、增加保护措施等; 最后,公司还可能要承担潜在的责任。
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造假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隐性代价。比如,由于投资不能产生回报,公司开始寻找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更好、更安全的庇护所。此外,还有税收与关税的损失,因为仿冒产品生产者是在低得多的利润率基础上纳税的,有的根本就不交税。但最大的隐性代价是妨害了创业精神和企业提升竞争力,因为专注于仿制和抄袭他人产品的公司不会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打造技术优势的能力。而长期来看,这是中国在竞争中获胜以及提升自己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的惟一办法。
以战略思维对付造假
不久前,罗兰·贝格公司对多家在华运营跨国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公司通过法律保护和法律诉讼的办法应对造假问题,但它们也认为,这些手段的效力有限。我们认为,在执行不力的法律体系中,法律手段的效果不会理想,法律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同样也不会十分有效。
当然,公司还运用了其他工具和措施保护自己,如将产品核心元件做成黑箱、采用特殊标识牌等。
我们主要提倡采用有系统、战略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我们认为,以专利、商标、设计注册的方法寻求法律保护十分必要,但不能仅靠法律部门解决问题。令人吃惊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把知识产权保护看作是最高管理人员应予关注的问题,并制定了处理这一问题的有系统、战略性方法。
制定战略性知识产权保护程序应包含3个方面: 第一,找出针对各个核心知识产权财产的多种保护办法; 第二,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新的规则; 第三,计算成本和收益。
多线防守
商场如棋局。下棋时,保护自己的任何一个棋子都是要计算代价的。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做生意的跨国公司也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上,为这些资产建立起双重甚至三重的防线。而对于其他不甚重要的地方,也只能丢卒保车了。举个例子,一家手表厂,如果它的顾客看重的只是它的品牌、设计和保证,而不是内部的某个机件,那么厂子花过大力气来保护这个机件的产权,就显得有点得不偿失。
再比如,对一家生产自行车的国际公司来说,分销可能是比生产更重要的环节,而分销渠道又不是一家仿冒企业能轻易控制的。这样,国际公司就应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分销渠道,使其免受侵袭,而不是在生产环节上大做文章。游戏的新规则
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资产有哪些,就要建立起一系列的机制来使造假者的活动变得更困难、更有风险、代价更大,这样他们就不那么有兴趣去碰运气了。尽管这些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
企业应该根据现实情况来重新规划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最行之有效的机制。例如,有意识地引进一些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生产线。因为在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只有通过出口才能维持生产规模,而造假者在出口方面往往是力不从心的,这样他们的生产便会陷入危机。
以上的战略步骤,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来自国内外侵权仿冒者的威胁。但是,那些希望在知识产权游戏中找到最终制胜的一招,一下子把对方将死的企业一定要明白,一劳永逸的招术并不存在。知识产权游戏将一直玩儿下去。
一项调查发现,56% 的中国汽车用户在他们的车辆上发现了仿冒产品。同时,仿冒产品的出口,增加了外国公司在中国以外遭受起诉的风险。比如在美国,假冒的汽车制动装置失灵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如果汽车公司无法证明自己已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在其汽车内安装或更换仿冒产品, 那么该汽车公司就可能被起诉。
造假带来的隐性代价
造假令原品牌和技术所有者承受的代价和损失十分巨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首先,公司的营业额遭受损失,利润化为乌有; 其次,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利润率无从提高; 第三,为保护知识产权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包括法律费用、增加保护措施等; 最后,公司还可能要承担潜在的责任。
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造假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隐性代价。比如,由于投资不能产生回报,公司开始寻找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更好、更安全的庇护所。此外,还有税收与关税的损失,因为仿冒产品生产者是在低得多的利润率基础上纳税的,有的根本就不交税。但最大的隐性代价是妨害了创业精神和企业提升竞争力,因为专注于仿制和抄袭他人产品的公司不会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打造技术优势的能力。而长期来看,这是中国在竞争中获胜以及提升自己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的惟一办法。
以战略思维对付造假
不久前,罗兰·贝格公司对多家在华运营跨国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公司通过法律保护和法律诉讼的办法应对造假问题,但它们也认为,这些手段的效力有限。我们认为,在执行不力的法律体系中,法律手段的效果不会理想,法律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同样也不会十分有效。
当然,公司还运用了其他工具和措施保护自己,如将产品核心元件做成黑箱、采用特殊标识牌等。
我们主要提倡采用有系统、战略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我们认为,以专利、商标、设计注册的方法寻求法律保护十分必要,但不能仅靠法律部门解决问题。令人吃惊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把知识产权保护看作是最高管理人员应予关注的问题,并制定了处理这一问题的有系统、战略性方法。
制定战略性知识产权保护程序应包含3个方面: 第一,找出针对各个核心知识产权财产的多种保护办法; 第二,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新的规则; 第三,计算成本和收益。
多线防守
商场如棋局。下棋时,保护自己的任何一个棋子都是要计算代价的。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做生意的跨国公司也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上,为这些资产建立起双重甚至三重的防线。而对于其他不甚重要的地方,也只能丢卒保车了。举个例子,一家手表厂,如果它的顾客看重的只是它的品牌、设计和保证,而不是内部的某个机件,那么厂子花过大力气来保护这个机件的产权,就显得有点得不偿失。
再比如,对一家生产自行车的国际公司来说,分销可能是比生产更重要的环节,而分销渠道又不是一家仿冒企业能轻易控制的。这样,国际公司就应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分销渠道,使其免受侵袭,而不是在生产环节上大做文章。游戏的新规则
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资产有哪些,就要建立起一系列的机制来使造假者的活动变得更困难、更有风险、代价更大,这样他们就不那么有兴趣去碰运气了。尽管这些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
企业应该根据现实情况来重新规划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最行之有效的机制。例如,有意识地引进一些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生产线。因为在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只有通过出口才能维持生产规模,而造假者在出口方面往往是力不从心的,这样他们的生产便会陷入危机。
以上的战略步骤,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来自国内外侵权仿冒者的威胁。但是,那些希望在知识产权游戏中找到最终制胜的一招,一下子把对方将死的企业一定要明白,一劳永逸的招术并不存在。知识产权游戏将一直玩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