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导航仪"方向迷失"的背后 迫切的行业监管
13个主流汽车导航厂家、18个型号导航产品、在全国19个地区实际认证检测,以通过性能、路径规划、电磁兼容等10项指标检测为统计结果,仅有3个厂家5款产品通过了认证检测,不论是按厂家计算还是按产品型号计算,通过率竟然都不足30%!同时业内人员披露,当时市场中销售的GPS有七成的地图并非正版。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让人震惊:不管是从消费者财产损失上,还是行车安全上,乃至于整个汽车导航界的发展上,这个结果都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原本主要作用是为了指引人方向,最后的结果却变成了花钱买迷路。
是地图数据惹的祸
延迟、绕路、重复掉头指令,原本为了指引方向节省开支,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样的经历对于不少使用车载导航仪的车主而言颇为常见。连国家通信导航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相关专家都承认,使用这样的导航,甚至不如看路标,那么,导航的“方向”偏向了哪里?
一句话可以概括,都是地图惹的祸:地图更新不及时、采用盗版地图、信息点缺失是导航产品“偏向”的根结点。
根据央视报道,目前,国内比较有实力的经销商,地图的更新频率能够做到一个季度一次,但多数经销商仅仅只能做到半年更新一次。半年一次的更新速度,显然追不上城市道路发展的步伐。更甚者,部分厂商采用盗版的软件:据中国电子商会汽车电子负责人杨光表示,目前市面上盗版地图和正版地图的比例是5:1,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市面上的导航仪,采用的都是盗版软件地图。
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第一,GPS地图的高标准要求,按照国家测绘局的规定,只有拥有了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的企业才能生产GPS地图。目前,国家测绘局仅批准11个地图生产商具有执业资质。第二,投入巨大,要实现导航地图三四个月更新,每年要投入近亿元才能实现。而且要有不少于百人的路测队伍,随时在各地根据交通变化采集新的道路数据和属性,保证导航地图的准确性。
迫切的行业监管
事实上,在解释通过国家检测标准的导航仪产品过程中,国家通信导航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仅仅只是公布了三家合格的公司及产品名称,对于其它未合格的产品并没有曝光,相关人士表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GPS导航产业仅仅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扶持行业发展才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在隐形曝光的背后,也显示了这个行业的目前面临的囧境:中国电子商会汽车电子负责人杨光在央视的采访中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其一是导航产业刚刚走进消费领域,其二,对该行业的监管仍然缺乏具备强制性的行规,即指导性国家标准。
“比如,消费者更新地图的时间、数据更新的时间,导航的测试检测、更新的方式等等,目前都没有明确的标准”杨光表示。
这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从汽车导航的准入、研发、系统标准、推广、售后服务等,都没有具体的规范,甚至游走于电子产品与汽车产品监管空档之间,在汽车导航产品和消费者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健全汽车导航产品的国家标准建设、监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像任我游这样的企业,自始自终,从根本入手,对产品的研发、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自我规范,自然是推动到行业发展的核心,能成为仅有的通过检测的三家导航产品之一,是幸运的,也是必然的。
尽管便携式导航仪仅仅只是行车过程中的辅助产品之一,但它与消费者的行车安全和行车利益息息相关,甚至说,它是整个汽车用品市场的缩影。规范这个市场,可作为引导汽车用品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个开始。
发展要从品牌做起
纵观当今便携导航仪市场,品牌意识的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抱着“赚一把就撤的心态”,一味强调产品的销售,忽视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客户服务。企业忽视品牌建设,经销商、中间商更是“唯利是图”,拿到机器加5块就向下级批发,恶性的竞争使得品牌停留在价格竞争之上,最终导致的是经销商无利润、产品品质低下、缺乏品牌意识。正是这种急功近利漠视品牌建设的心态使得整个行业迷失。当下迫切需要像任我游、TOMTOM等一些品牌商进入,树立品牌意识,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以任我游为例,该公司拥有深圳、上海、西安三大研发基地和现代化规模的生产车间,秉持“恒服务”的客户服务理念,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DSA数据、3D实景图、软件平台的后期更新等人性化服务,凭借数十年持之以恒对品牌的建设,才打造出如今深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体系。可见,品牌观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只有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才能确保消费者利益,保障行业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导航行业的良性发展!
2013年11月24日
因儿童安全座椅质量造成的事故将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