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不断壮大 北斗产业迎来黄金时代

日前,以“走向应用的北斗”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加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商业化应用成为本届大会的主轴。在不久前举行的2012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暨首届卫星导航产业大会上,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也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即将对部分卫星项目进行专项补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建设提速,产业链企业快速成长。种种迹象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商业化应用进程正在提速,产业发展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政策利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实现产业应用化、民用化,在前期推广中,国家政策的支持扮演着关键角色,将在大局上引导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被列为优先发展行业。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将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列为发展重点,提出大力开展先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研究,并将导航定位列为新兴产业增长点。同时,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也在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应用化。
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卫星导航产业化中心主任刘建透露,近期国家发改委将公布国家卫星应用“十二五”专项计划,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应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项目补贴额度高达30%。装有北斗卫星终端的车辆将有望享受过路费的减免,以及相应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积极谋划和推进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在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卫星应用终端产品,积极推进基于北斗相关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支持北斗芯片和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推广,加强培育北斗消费电子市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北斗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组织成立产业联盟是其主要工作任务。
“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长期的支持。”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蔡兰波表示,卫星导航产业在国家安排的相关专项中得到了专门的支持,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家有关部委对卫星导航产业的产业化工作作出了相关部署,还有一些来自民间的非政府联盟也在大力促进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尤其是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界力量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布局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重点。
2012年为商业化关键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认为,卫星导航产业将成为继移动通信、互联网之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今年2月份,伴随着第11颗北斗卫星的发射,我国在这一产业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以预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爆发期即将到来。按照规划,2015年我国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这将会为我国本土的卫星导航企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蔡兰波表示,目前北斗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进展顺利。在北斗芯片终端方面,去年已经全面启动了北斗芯片终端的研究工作,通过实务比测招标,择优确定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高精度测量OEM板等项目,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GPS双模芯片已经在车载终端领域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在示范项目方面,国家海洋局的应用项目将提高我国在气象预测方面的水平。广东省已经启动了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项目,将在珠三角地区相关行业全面进行北斗应用。农业部的项目已完成了论证工作,民政部、国家旅游局、公安部以及长三角、湖南省等行业区域示范也都在抓紧进行相关的工作。中国位置网方面,已经开展了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开展了位置网的实施论证。
在政策标准方面,开展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研究工作和北斗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框架的工作,并提出了北斗在国际民航上应用的主题目标,希望2015年能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框架,在亚太地区为民航提供应用服务,获得了国际民航组织的认可。
蔡兰波表示,未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将在规模化应用、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融入消费电子产业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2012年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区域无源服务能力的关键年,也是北斗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年。”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红杰认为,按照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随着北斗组网逐渐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化应用的瓶颈——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商业模式正在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证明,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及运营的战略决策和实施步骤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合众思壮旗下的北斗导航科技总经理解海中表示, 2000年首先建成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已成功应用于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2012年我国可以为亚太地区的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卫星导航系统服务。
产业迎来黄金时代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各地纷纷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投入扶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上海、南京、广东、西安和河北等省市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从资金、土地和政策上予以扶持,积极推进本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日前,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上海产业基地揭牌。该基地将在2012-2014年完成以北斗位置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为代表的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应用基础;优先推进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为主线的一批政府应用工程,规范创新应用模式;制定和出台卫星导航产业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引导应用市场,建立军民成功转化的合作渠道和机制,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与模式。2015-2020年,聚集一批卫星导航核心技术领先企业和龙头企业,形成国家导航产业骨干力量,建成国内一流的卫星导航产业基地,打造有机衔接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自主著名品牌。
记者从南京高新区了解到,南京北斗卫星导航基地将在今年8月建成展示中心。据介绍,南京北斗卫星导航基地去年开始在南京高新区南京软件园内启动建设,目前基地内已启动了三期共10万平方米的北斗大厦的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大楼共18层,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二期工程规划由一栋38层建筑和一栋28层建筑构成,将于今年6月开工。从今年年底开始,该基地还将着手北斗生产区域的规划建设,重点打造1000亩的产业制造区,形成20家以上北斗产品制造企业的承载能力。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在GPS的产业链中,国内企业只能做一些中低端的产品,但是“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链条中,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人们经常把北斗比作通信领域的TD-SCDMA。”
如今,随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GPS企业开始参与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建设中,不少企业已开始推出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惠州市华阳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了“北斗+GPS”双系统车载导航产品。深圳市路畅科技有限公司也在4月份发布了数十款车载北斗卫星导航系列产品。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合众思壮全系北斗产品悉数亮相,包括双系统(北斗/GPS)定位模块、三系统(北斗/GPS/GLONASS)芯片、双系统板卡(包括卫星接收及高精度授时)、双系统车载导航终端与手持机等十余款北斗核心部件与终端产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人自己的系统,大家都有使用北斗的意愿,但让用户真正接受北斗,关键是在高性能产品基础上做到与GPS同样的价格,提供GPS+北斗的产品,即提供给客户多元选择却不增加一元钱的成本。”曹红杰表示,随着合众思壮负责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成为863计划“十二五”重大项目,位置服务作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应用的重要借力点正成为社会共识。整合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资源,将位置服务内容在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