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车轮上腐败 GPS跟踪使用是有效尝试
从5月7日起,仙桃市国税局引进的“湖北智能交通平台”,将以科技手段加强公务车辆规范管理,杜绝公车私用,保障公务车辆行驶安全。智能交通平台集车辆跟踪、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全系统在用22台公务车辆均被纳入监控管理,通过GPS定位,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公务车辆实行实时监控,随时掌握每台公务车辆的存放地点和运行轨迹,使该局公车管理实现了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5月15日《仙桃日报》)
“三公”经费包含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关于公车话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公务车私用问题。
网络时代,网络监督力量加大,曝光率也随之增多。一旦发现公车私用,细心的网民便会拍摄成照片、视频网上流传,一方面来讲是让仇官仇富的人多了谈资,另一个层面来讲这关乎行政和执法部门公信力细节的问题,不仅造成一定社会影响,还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通过媒体报道,公车私用现象仍时有发生。网民不断曝光,有关部门不断核实、不断回应,甚至处分人,是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的。
如,5月8日环球时报报道有网友报料称,在陕西宝鸡看到一警车顶着一个花圈满街跑,怀疑是公车私用。对此,宝鸡警方回应称,当事民警至亲去世,他回家奔丧时私用公车,在家附近买花圈并载于车顶时被网友拍下。目前已对当事人处分,扣发一个月执勤津贴,并作深刻检讨;5月9日大公网报道称驻马店上蔡县工商局公车私用,局长中饱私囊,被拍下图片,以及新蔡县纪委书记于某长期驾驶豫QG6256公车私用,五一期间仍在驻马店市驾车办私事,引来不少网民围观,目前驻马店纪委正在调查处理。
这些发生在就近的案例再次敲响警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毫无疑问,公车私用,这是一种变相的腐败,那些我行我素的少数人,必然受到惩处。
网民反映强烈的往往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对用公车接送家属上下班或接送子女上下学的、用公车到经营性娱乐场所活动的、用公车外出游山玩水的、用公车操办婚宴喜庆事宜的这些当事人。
像用 GPS跟踪公车也正说明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加强公车管理,并进行有效尝试,把公车管理纳入科技+制度来管理,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但愿能真正发挥监督控管作用。
公众期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在公车使用上,也期望在公车配套开支上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公车消费中存在的私车公支、虚报冒领、维修拿“回扣”等藏有猫腻的死角,让这些死角无处可逃。
有的地方创新有效的控管手段是令人赞道的。有的县市纪检监察部门将公车使用和管理作为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民主评议政风和软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设立曝光台,要求凡被查获公车私用的,除对违规车辆使用人给予经济处罚外,还责令用车单位主管领导在媒体上公开检讨;有的实行公车挂“公”牌,公车统一入库停放、统一保险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建立“畅通民众监督渠道”“举报有奖”“违法违纪必处理”等措施。
通过加强公车管理,还能为本单位节约一笔不小的开支,像在浙江平阳县用统一车牌的方法,公开全县所有公车的身份,置于公众视野监督之下。这项举措实施后,当地公车私用现象大为收敛,公车费用明显降低,全县一年公车费用节省500多万元。
当然,整治公车私用,各地有各地的招法。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于网民曝光、媒体监督来改进,不能一味地依赖各种创新来强管理,更不能一味地依赖上级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来督促,落实制度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一把手带头及有权责的人自律。如此,方能杜绝车轮上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