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 中资与外资企业争抢中高端轮胎市场
美国实施3年的对华轮胎“特保措施”终止,欧盟轮胎标签法于11月1日生效。中国轮胎业出口压力倍增。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国际轮胎制造巨头已经看准了中国广阔的市场,世界前十强几乎都在国内启动了轮胎项目,并几乎垄断了中高端轮胎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轮胎业还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但伴随着出口企业结构调整、国内豪华汽车市场需求释放,未来国内中高端轮胎市场,中资与外资企业或将面临直接碰撞。
屡遭壁垒“试炼”
欧盟轮胎标签法11月1日正式实施,为今年以来整体惨淡的中国轮胎出口蒙上新的阴影。
此次欧盟轮胎标签法针对乘用车轮胎、轻卡轮胎、载重卡车,以及客车轮胎。该法规要求,自2012年6月30日后生产的上述轮胎,入境销售必须加贴标签,标示轮胎的滚动阻力、噪声和湿地抓着力等级。此标签法将分阶段执行,促使到2020年,欧洲的能源消耗减少20%。据业内预测,中国轮胎半数产品可能因燃油、能耗、环保以及性能等问题再次被挡在“门外”。
据了解,目前中国轮胎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由于关键技术不过关,性能达不到标准,自美国轮胎特保案后,业内认识到,目前中国轮胎产业过度依赖资金、能源投入以及密集的劳动力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规模扩张难以为继。
通过欧洲轮胎标签法的“试炼”可看到,生产力模式粗放滞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行业内中低端产能扩充过快,依然是中国轮胎业的“顽症”。
为指导轮胎行业健康发展,2010年工信部公布了《轮胎产业政策》,试图推动整个轮胎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认为,与国际同类企业相比,中国轮胎企业在研发实力、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具有差距。加强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引入人才,是提升轮胎产品质量、缩短与国际企业差距的重要方式。
据了解,随着海外市场的萎缩,国内轮胎企业开始转战国内市场,国内一些品牌将原来应用在海外市场的轮胎设计、生产技术应用在国内销售的轮胎上,并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开拓营销渠道、提升附加服务等措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轮胎土洋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竞争将由此加剧。
高端品牌竞争升级
事实上,国内中高端轮胎领域一直由跨国企业主导。从米其林、固特异、马牌等,到近年的韩泰、锦湖等轮胎品牌,均加速向中高端市场发展,提升配套市场内中高档车OEM的比例。
固特异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固特异一直坚持本土化战略以保持竞争优势,包括本地化产品、本地化生产和本地化人才。据介绍,固特异在大连普兰店工厂所投入的是业界最先进的生产流程和技术。
据了解,目前固特异所有引入的产品,都会根据当地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在上市前做长期的道路测试,以符合本土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每一款在中国投放的产品,都会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从了解消费者需求出发推出合适的产品。
2013年11月26日
汽车保养技巧 怎么选购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