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建立“GPS垃圾桶”
昨天上午,越秀区启动全区垃圾分类总动员。越秀区区长王焕清与各街道及职能部门下达《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对各街道和职能部门的任务考评结果将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对垃圾分类工作不作为、不履职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越秀区城管局方面透露,为加强垃圾分类监督,该区将建立垃圾计量体系,考虑在垃圾桶上安装IC卡,定街道定车收运垃圾,并配置垃圾装车读卡器,将垃圾收运信息采集到计量计算机系统,可以随时掌握垃圾分类流向、并公布各街道垃圾收运情况。
年底全区推广广卫模式
广州市从2010年开始已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从目前已推行的垃圾分类试点运行的效果来看,垃圾分类目前最大的瓶颈仍在于垃圾分类源头效率低下,及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链条环节缺失而致使最终减排效果低下。
为提高垃圾源头分类效率,越秀区副区长许作来介绍,今年底前,全区22条街道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完善的废品回收网点和有害垃圾回收网点,全面推广家庭生活垃圾干、湿分类的广卫街模式,以提高资源化回收率达到3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初步实现有害垃圾的单独收运与贮存。
最让老百姓困惑的是,通常垃圾从家门口多个袋子分类装出,而最终到小区垃圾桶时仍是“一袋装”。
怎么解决垃圾分类从家门口到填埋场这个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对此,越秀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科长陈小龙介绍,为垃圾桶装上IC卡就能够很好地对垃圾分类各个流程实行监督。
据他介绍,为垃圾桶安装IC卡,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装有“GPS”的垃圾桶,从环卫工人把240L的垃圾桶从社区门口运出,到垃圾车运送,再将垃圾送到填埋场,这些过程通过IC卡都可以实时读出。比如,四个分类垃圾桶,装有多少垃圾?是哪个小区运出来的?有没有到填埋场?这些都可以实时查到。不过,陈科长强调,目前IC卡垃圾桶的成本不同,“智能”效果会不一样,对垃圾桶自动测试垃圾分类情况甚至垃圾桶盖有没有盖好等,所需要的成本很高。
据其介绍,按照目前规划的年底将试行的垃圾桶IC卡装置,成本不会太高,仍会借助以前环卫工人的“电子巡更棒”系统,进行流程监督。为确保分类垃圾桶的垃圾会否“混装”,现场垃圾运送将会设专员进行监督。
肉菜市场七成垃圾“变废为宝”
昨日,记者来到越秀区东山街明月肉菜市场现场走访肉菜市场的垃圾分类情况,这是广州市第一个推行垃圾分类的肉菜市场。越秀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科长陈小龙介绍,越秀区东山街明月肉菜市场每天产生的20桶垃圾,通过分类每天可以分出餐厨垃圾15桶。这些分出来的餐厨垃圾由区城管局实行分类运输,先就近进行压缩脱水处理减容,再送到大田山生态园堆肥,实现了肉菜市场垃圾从源头减量。
记者在市场门口的厨余垃圾收运点前看到,一台车身刷有厨余垃圾专用处理车的5吨卡车,正在对菜市场产生的菜渣树叶等垃圾,进行压缩处理。
陈小龙介绍,类似的专用车辆还配置了6台,它们从几个月前开始,就在全越秀区的50多个收集点开始收运厨余垃圾。对比以前的1.9吨的“小黄车”走十几、二十次运送的垃圾量,这种大车走一次就可以运完。大大提高了效率。主要由于这种车辆具备压缩功能,将垃圾水分挤出来,能实现减重40%、减体积50%。水分则由车上专用的托盘收集,确保不会污染环境。
陈小龙表示,目前已在越秀区50多个市场,设置了厨余垃圾收集点,下一步还会在各宾馆、学校和机团单位食堂设置收集点。争取优先实现厨余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厨余垃圾收集后,将运送到位于大田山生态循环园进行堆肥处理,或者生产为由剩饭剩菜、茶渣蛋壳、果皮果核等厨余垃圾组成的有机废料,实现“变废为宝”。
越秀区城管局方面介绍,机团单位多、肉菜市场多、大型餐饮企业多是该区生活垃圾量的主要来源地,下一步垃圾分类重点将做好辖区内机团单位、54个肉菜市场、1000多家大型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的统收统运、集中处理工作,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